首页 >>  正文

我心中的科学家屠呦呦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7-23

92年前的今天,

屠呦呦在浙江宁波出生。

提起这位不平凡的女科学家,

很多人都会想到,

她拿下诺贝尔奖的高光片段,

以及那棵让她闻名的救世神草——

青蒿

屠呦呦对世界的影响有多大?

在由BBC发起的

“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活动中,

屠呦呦和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图灵一块入围,

成为亚洲唯一入选的科学家。

这是整个中国的骄傲,

也是属于亚洲女性的无上荣光。

盛名之下无虚士。

如今的屠呦呦,

依然坚守科研第一线。

若非工作要求,

平常记者很难采访到她。

有人曾向屠呦呦的同事打听:

屠老师什么爱好?

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

她喜欢做实验。

心中装有辽阔山海的人,

无需借由太多的外在表达自己,

一味药,一剂方,

就是她给世界最好的回答。

一如学生王满元的评价:

“屠老师是一个特别执着,

特别坚定的人,做事心无旁骛。”

心有定力之人,往往业有所成。

静得下心,方能行稳

时间倒流回1955年,正在北大读大四的屠呦呦,面临着人生的一个重大选择——分科。

摆在她面前的有2个专业,一是药物化学专业,二是生药学专业。

选前者,毕业后可以进入各大药厂,工作有保障;

而选后者,毕业后需要“坐冷板凳”,进实验室和各种药材打交道。

两者相较,显然前者更能满足大众的就业需求,所以班上有40人,都读了药物化学。

但屠呦呦,却坚定地选择了生药学专业。

为什么呢?

这还要从9年前说起。

彼时的屠呦呦,还是无忧无虑的花季少女,不曾想,一场重病,给她的学业按下了暂停键。

16岁时,因为感染肺结核,屠呦呦被迫休学,在家静养。

在当时,得肺结核意味着死期将至。

幸而父亲精通中医,屠呦呦在2年时间内,得以痊愈。

自那时起,屠呦呦便立志学医:

医药的作用很神奇,如果我学会了,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还可以救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呢?

怀着这样的心情,屠呦呦发奋学习,21岁考入北大,成为新中国的一代骄女。

毕业后,屠呦呦在中药所呆了14年,深入走访药材公司,进行了成千上万次实验。

做学问的时光,总是漫长又枯燥。

泄气之时,屠呦呦经常想起哥哥给自己的寄语:

呦妹,学问是学无止境的,所以当你局部成功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满足;当你不幸失败的时候,亦千万不要因此灰心。

呦呦,学问绝不会使诚心求她的人失望。

年少的信念犹在耳畔回响,屠呦呦想着,心里又充满了能量。

1969年,屠呦呦终于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她接到了国家研究疟疾防治药物的重任,被任命为课题组组长。

中药所所长姜廷良说,之所以把任务委以屠呦呦,在于她有扎实的中西医知识,和被同事公认的科研能力水平。

前十几年厚积的能力,终于等到了崭露头角的时刻。

屠呦呦曾说:

“不要去追马,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

人生之路上,很多人容易被冗杂的声音干扰,动摇原有的信念,模糊前进的方向。

殊不知,成功的机会,往往只青睐于那些心性沉稳的人。

慢下来,打牢自身基础;静下心,走好脚下每一步。

做个坚定的长期主义者,你终将成就自己。

沉得住气,方能成事

很长一段时间,疟疾都被视为人类的头号健康杀手。

这种进化了3000万年的病毒,对只有600万年历史的人类来说,犹如洪水猛兽,轻易就能把身体防线击溃。

自从接到国家任务后,屠呦呦翻阅大量医书,四处走访老中医,连群众来信,都要一封封仔细阅读。

她收集了2000多个古方,最终把目标锁定在200多种中草药上。

刚开始,屠呦呦对动物疗效高达80%的胡椒、明矾、辣椒,颇有兴趣。

可是这3种药物的临床实验,都宣告失败。

屠呦呦又接连尝试了其他药物,结果不是对身体有害,就是治疗效果不佳。

寻药之路陷入僵局,屠呦呦只能带着团队,开始大海捞针式的探寻。

实验的枯燥,还不是最磨人的,上百个日夜里毫无进展的努力,才最令人绝望。

很多人的热情,都被一点一点消耗殆尽,只有屠呦呦,依然每天早出晚归,不愿放弃。

试过190个药品后,屠呦呦把目光放到了青蒿上。

然而,这种如今被广泛使用的药物,最初的实验效果并不理想。

青蒿对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68%,而且药效极其不稳定,有次实验,甚至跌到了12%。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屠呦呦翻遍了历代书籍,终于在1971年下半年,找到了灵感。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里记载: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种绞汁服用的方法,和传统中药的煎熬提取法截然不同。

屠呦呦按照古方,用不同溶剂逐一实验。

她还搬来7口大水缸到实验室,专门浸泡青蒿。

由于很多溶剂都是挥发性气体,屠呦呦每次回家,都带着满身酒精、乙醚味,甚至得了中毒性肝炎。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10月,屠呦呦用乙醚成功制取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可大家还没高兴多久,就发现,注射了青蒿的小白鼠,有一部分中毒身亡了。

所有人的情绪骤降至冰点,谁也不敢打包票,青蒿作用在人身上,不会有毒副作用。

为了验证药物的安全性,1972年,屠呦呦以身试药,经过重重筛查,确保青蒿素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可正式用于临床时,青蒿素又出现了问题。

服药的病人,病情并没有得到控制,甚至毫无好转迹象。

这是怎么回事呢?

屠呦呦闻讯,火速调取样品,发现是药片崩解度出现偏差,导致患者服药后无法正常吸收。

屠呦呦把药片改成胶囊,治愈率终于恢复如初。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青蒿素全面推行后,全球1060万人的生命得到挽救,疟疾的死亡率降低了50%。

青蒿素对人类的深远影响,足以载入史册。

BBC这样评价屠呦呦:

如果要用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一个人的伟大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她研究的药物,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提取青蒿素的过程,诸多波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前功尽弃。

秉持着沉稳踏实的心态,屠呦呦在一次次从失败中破局,从破局中升华,最终取得惊世的成就。

一如《我们这十年》里说的:

“困难一定有的,但往往难的事,才值得去做。”

在困难中修行,或许对普通人来说很痛苦,但对于心性坚定的人来说,却是历练的机会。

在他们看来,每一次失败,都是能够积累自身阅历;每一次碰壁,都能够明晰努力的方向。

当你笃定如初,把所有艰险都踏平,路就能走到了。

守得本心,方能致远

电视剧《功勋》里,有这样一个片段。

周迅饰演的屠呦呦,在漫天风雪里,背着女儿回家。

彼时,女儿刚在校园里打完一场架,屠呦呦问女儿,为什么打架?

女儿回答,同学们都说屠呦呦不是好妈妈,连女儿都不接送,她气不过,就和同学打了一场。

屠呦呦沉默良久,低低地说:“妈妈也许,真的不是好妈妈。”

女儿闻言,着急得哭了起来:

“是!你就是!你要不是好妈妈,我和他们打架,就是我的错了!”

屠呦呦不再说话,她努力回头看女儿,但很快意识到,泪水已经溢满了眼眶。

她又把头别过去,继续在冒着风雪,蹒跚前行。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太多的光环,加诸在屠呦呦身上:

神医,学术权威,诺奖得主……

往往忘了,盛名之下,屠呦呦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母亲。

为了把精力专注于科研项目上,她放弃的东西,太多,太多。

从接到研制抗疟药物的任务起,屠呦呦就不得不把女儿,寄养在老家。

后来再见面,女儿躲在姥姥姥爷身后,都不愿叫她一声妈妈。

身为母亲,屠呦呦当时的伤感,不言而喻。

但我们鲜少见她抱怨。

60多年的时间里,屠呦呦专注于研究青蒿,把心酸都咽进肚子里。

她说: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未来,我们要把青蒿素研发做透,把论文变成药,让药治得了病,让青蒿素更好地造福人类。”

2015年,诺贝尔奖颁布,让全国人都知道了屠呦呦的名字。

很多记者蜂拥而至,屠呦呦却谢绝了外界采访。

她说:

“得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我们要好好‘干活’”。

彼时的屠呦呦,已经是上了80岁的老人,但她依然坚守着科研第一线。

2019年,她提出青蒿素对治疗红斑狼疮,有较好效果;

同年,她公布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如何解决青蒿素耐药的问题;

后来,她带领团队,又花了3年时间,攻克了“疟疾机理研究”等科研难题,将抗疟药物的价格,降低数倍。

2021年6月,世卫组织正式宣布,中国已经完全消灭了疟疾。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浸渍千年,渡劫众生。”

这一路走来,屠呦呦始终静守本心。

她所追求的,是比生命更有意义的事情,因而鲜花迷不了她的眼,掌声也乱不了她的性。

时光从她身上流过,这位耄耋老者还是最初的样子,坚定,清醒,自持。

学问之路永无止境,好在,她一直在路上。

一直记得电视剧《功勋》里,屠呦呦的中医老师,让他们抄写的古诗: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

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

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

自然六合内,少闻贫病人。

这首出自唐人苏拯的古诗,一如屠呦呦本人的写照。

择业时,浮华不改其志;科研时,艰难不移其性;成名后,喧嚣不易本心。

她把自己的心沉下来,用一生做好一件事,最终福泽苍生,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岁月不会辜负一个人的努力,时代的坚守也不会隐入尘烟。

如今谈起屠呦呦,我们想起的,不止是她学术上的辉煌成就,更有她品性深处的光芒,带给人们的精神启迪。

不浮躁,不贪慕,一生专注一件事。

这样的人,时间回馈给他们的,也是丰盛的奖赏。

一如《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那句话: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点亮“在看”,愿青蒿素的传奇一直写下去,也愿屠呦呦的精神,生生不息。

作者 | 竹西,爱读书,爱生活。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force_purephv":"0","gnid":"94d809a08908cebe8","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54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9514f01ceb18721.jpg","width":"960"},{"desc":"","height":"24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a1d442eb405cb48.jpg","width":"1080"},{"desc":"","height":"91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a77e83780160099.jpg","width":"800"},{"desc":"","height":"44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05140b405e44f11.jpg","width":"718"},{"desc":"","height":"24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e634b486c0189c3.jpg","width":"1080"},{"desc":"","height":"78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9b4a8658098925e.jpg","width":"1080"},{"desc":"","height":"73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f29ad9d4a035537.jpg","width":"1080"},{"desc":"","height":"59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b238248747ced81.jpg","width":"1000"},{"desc":"","height":"24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c4e5d761114af3f.jpg","width":"1080"},{"desc":"","height":"480","s_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df80aeb23664fc0_1.gif","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df80aeb23664fc0.gif","width":"704"},{"desc":"","height":"71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6283b92c5adb6fd.jpg","width":"1080"},{"desc":"","height":"61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884f9dc58fc557f.jpg","width":"928"},{"desc":"","height":"24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883d0f2a21b0386.jpg","width":"1080"}]}],"original":0,"pat":"zzc,art_src_3,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7271438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83f2fb2308e9f031f90ac8e68183ad20","redirect":0,"rptid":"21ee3ce0faddf785","s":"t","src":"十点读书","tag":[{"clk":"kscience_1:bbc","k":"bbc","u":""},{"clk":"kscience_1:中国医药","k":"中国医药","u":""},{"clk":"kscience_1:屠呦呦","k":"屠呦呦","u":""}],"title":"92岁屠呦呦,才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大女主

宓戴毅1688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的作文立意 -
龙荀玛13864041970 ______ 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分享该奖项.今年的奖金一半授予爱尔兰和日本科学家,表彰其在治疗蛔虫引起的感...

宓戴毅1688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 - -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 -
龙荀玛13864041970 ______ A、一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C、青蒿素的含碳量为 16*5 12*15+1*22+16*5 *100%≈28.4%,故选项说法正确. D、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宓戴毅1688某校九(1)班学生开展了“学习屠呦呦,成长乐悠悠”活动.请你参与到此次活动之中.【呦呦鹿鸣 悠悠我心】某同学点赞屠呦呦如下:屠呦呦说:“我市归... -
龙荀玛13864041970 ______[答案] (1)依据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作答;(2)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又要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加以创新发展.依次作答.故答案为:(1)“我是国家培养的,国家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应该努力...

宓戴毅1688屠呦呦的非常诺奖之路说明了什么意思 -
龙荀玛13864041970 ______ 这说明了中国是一个非常非常不诚信的社会,在人人讲诚信的西方国家,屠呦呦获得成果的第一天,所有的知道屠呦呦是这个成果的首创者的人都会兴奋的到处宣扬说:哇,屠呦呦是这个成果的首创者,真了不起啊,并且,屠呦呦会获得一个又...

宓戴毅1688材料一 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她和同事... -
龙荀玛13864041970 ______[答案] (1)由题干得知这些是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所以屠呦呦和同事们提取改进青蒿素的过程说明了我国坚持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2)与他人合作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根据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解答即可. (3)根据知识点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精...

宓戴毅1688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素方面的研究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菊科植物青蒿中所含的青蒿素是目前治疗疟疾的新型特效药.研究者做了相关的实验研究... -
龙荀玛13864041970 ______[答案] Ⅰ(1)分析表格可知,生长盛期的新叶中青蒿素含量较高,为提取青蒿素的最佳青蒿材料.据表1和表2分析,实验一的实验目的包括:不同生长期青蒿中的青蒿素含量、不同青蒿组织中的青蒿素含量以及不同干燥方式对青蒿素...

宓戴毅1688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85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一位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奖的中国人,请你给屠呦呦写一封祝... -
龙荀玛13864041970 ______[答案] 回信的一般格式:第一行居中写“贺信“二字.第二行顶格写称呼.第三行空两格写对方取得的成绩和意义.最后向对方表示热... 署名和日期要右对齐. 答案: 贺信 屠呦呦教授: 欣闻您喜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一位在自然...

宓戴毅1688青蒿素之母阅读屠呦呦成功的因素有哪些,结合短文概括
龙荀玛13864041970 ______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宓戴毅1688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阅读以下关于屠呦呦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屠... -
龙荀玛13864041970 ______[答案] (1)从设问看,此问属于启示类问题,要求学生从屠呦呦先生的事迹中找到对中学生的启示,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观点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也有一定难度.从分值设置看,此...

宓戴毅1688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究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疗疟疾药物,为青蒿植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其化学本质... -
龙荀玛13864041970 ______[答案] (1)PCR技术可在体外快速扩增目的基因,PCR的条件:模板(目的基因)、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2)图2中的①为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质粒),形成过程中需要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再用...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