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拒人千里与距人千里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05

作者:刘宏宇

近些年,爱国,从一种相对抽象的情操式存在,被网络具化成了现象、故事、段子,并由之导引出一种倾向——排外;确切说,是排斥甚至批判以西方文明为主体的“非本民族”的一切,从科技应用(比如个人电脑亦即PC的操作系统)到服装、娱乐等生活领域,触及极广;站牌子路标英文改汉语拼音、外语(英语为主)课程取消、取缔外国在华学校(尤指“日本学校”)、一切皆“以我为源”的网红讲座,甚至“公元纪年”改“黄帝纪年”的呼吁、西文的“根子”是从华夏流传而去……很是热闹。

爱国,到底是情怀还是表象甚或走极端,不敢评说。可见的明显具象是,扬“我”而贬“他”,成为了盛行的行为逻辑——我们怎样怎样就是好、文明、先进,他们怎样怎样就是糟、愚昧、落后;其中一则,说到礼仪,讲我们中华礼仪如何庄重、含蓄、有寓意,西方礼仪又是多么浅薄、轻浮、赤裸裸;说的是西方人见面时的拥吻礼和我们在“五四”前还盛行的“打千儿”、作揖。

跟很多相类似的“尖锐比较”仿佛,也难免有一点点“片面”——西方不光是拥吻礼,也有鞠躬礼、吻手礼;我们的作揖是传统礼仪的简明式易化,“打千儿”则是满族传来的……

就算不提那“一点点”的“片面”,关于礼仪,这样的比较,至少笔者看到、领教到的那些“节目”中的比较,老实说,真没比到“根子上”。

不敢说笔者就能怎么“根子上”地了解、理解,但还是想就礼仪尤其其中人与人相遇时的“见面礼”,简单聊聊。

(一)中华古礼与西方常见礼仪对比

先说我们的。

作揖,剥离掉“异族”礼仪(如“打千儿”)的辅助或说“干扰”,往前追溯,最近的是“环臂抱拳”——作揖也是抱拳且只是抱拳,手臂的姿态只需拳高于肘即可,无其他要求;环臂抱拳,却是要把手臂最大限度水平展开后拢拳,所拢之拳不低于肘,最好与肘在同一水平线,双臂围成“最大”的圈,似拥抱;再前溯,是“环臂抱拳”加“垂首”也就是“低头”以示尊重;再前溯,“垂首”为“躬”也就是“环臂抱拳”时不仅仅是“低头”而是保持“环臂”姿态“鞠躬”;再再往前,才是我们最“正统”的“民族源头”的“中国”的礼仪——环臂深躬,“制”于周朝早期,至今少说也有三千年了。

啥叫“环臂深躬”?

比较讲究的反映“隋唐”以前年代的影视作品中会能看到——宽袍大袖,先要双臂“抖展”,使双臂最大限度张开,同时让宽大的袍袖呈规整的垂下状态,而后很庄重地缓缓将双臂合拢成“最大”的圈儿,双掌平伸(不抱拳),掌心向内交叠三分之二左右,与肘平齐或略高于肘,双手拇指竖直向上,以此姿态深深鞠躬,“环臂”随着“深躬”动作自然平移地降低,但幅度并不相同,“标准”的状态,应该是交叠的双掌向上竖起的拇指指尖与深躬下去的头部上的“眉端”处于相同水平高度,是为“躬与齐眉”。

“躬与齐眉”的“环臂深躬”礼,就可以算是咱们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正宗”的“见面礼”了。再往前,也就是周朝建立以前,“见面礼”是什么样的,难考;但从极有限资料大致揣摩,可以猜想地认为,反而不比“躬与齐眉”的“环臂深躬”礼更庄重,甚至可能比较“随便”。个中因由,不在本文话题上,不赘。

虽然,我们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但客观地讲,传承至今的“文化”相关的诸多“根源”,却更多起源于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叶建立起来的“周王朝”,时称“西周”。

再看西方。

拥吻,即“拥抱”加“亲吻”,其实并非十分的普遍;有些西方民族(例如英国的主体民族),在礼仪方面相对“保守”,即便有肢体接触,也是“点到为止”。

其实,就是“拥吻”,大多数情况下,也更是象征性的——拥抱仅达到“姿态”上的“趋向”而并不真正“贴紧”;亲吻更是“象征”为主,例如法国——相对比较熟悉的人见面,尤其“久别重逢”、“他乡相遇”,才会有“吻礼”,脸颊相贴,各自的嘴都对着空气,做出亲吻的动作,发出亲吻的声音;相对更“热烈”些的民族,可能会轻轻以唇触触碰对方脸颊,拥抱也会稍微“紧”一些,具体的样子,如果看过《教父》系列电影,会有印象。

吻额、吻手,严格来讲不属“泛”的礼仪,是“单向”的——长辈对晚辈表达疼爱,会吻额;以“下”拜“上”,吻手背——“上”的一方斜下平伸手臂(通常为右臂)、掌心向下,平伸的手掌大致处于心脏的高度(或更低),“下”的一方右手轻握对方平伸的手掌指尖部,左手背于后腰,身体前躬,以唇轻触对方平伸手掌的背部。有些人误以为吻手礼只是男士对女士,不全面,身份相对低的人对身份相对高的人,即便同性,也适用吻手礼。

需强调的一点是:不管怎么,在礼仪上的“吻”,都最多只是唇对对方脸颊、额头、手背等部位的轻触,甚至只是“对空”做出亲吻动作、发出亲吻声音,不能、决不能跟所谓“爱之吻”相提并论,更不是“接吻”,更、更不是“舌吻”,那些不是礼仪,而属于“性接触”。

(二)东西方礼仪差异映射的文化差异

很多人,不知是真的“不甚知道”还是出于什么其他意图,把西方的拥吻礼仪解读成与“性”相关的“接触”甚至更什么什么的,以此说明“他们”野蛮、淫秽、淫秽加野蛮。

这可以说是“偏见”。其所形成乃至甚嚣尘上的因由,不是笔者可以“解析”的,更不是笔者“愿意”与持偏见者“理论”的。

更可以说说的是,拥吻也好,什么也好,西方礼仪与我们古老礼仪的最表象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身体接触”,他们是接触的,我们不接触。

身体接触的西方礼仪,其最基本的“诉求”在于“存在安全感”——我愿意与你“最近”接触,以证实我对你没有肉体攻击的意图。这点上,我们民族,自古以来就似乎没有相应的需要。也可以说,我们的先祖,在“自身安全”和“传递安全感”方面,几乎“零需求”。

这个关于“存在安全感”的区别,可以说是“最基础”也是“最本质”的。

其根源、形成、流行、传承,跟我们民族和以今天的欧洲为最主要代表的西方诸民族的古代历史有关;也可以说,是“文化”的“背景”使然——西方由“帝国”式的“武力社会”走向宗教(天主教为最主流的基督教)主导的“城邦”和“城邦联盟”模式的“宗教社会”,再到“启蒙”、“文艺复兴”引领出的“民族国家”格局,最终形成今天都可以明显看到的诸多“相对单一主流民族”较小国家“集群”的“契约社会”;我们则是自西周王朝起始的基于“道德统治”的“国家联盟”(诸侯)的“王权社会”,到国家联盟分裂、暴力兼并(春秋战国,即“东周”)的“武力社会”,再到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为标志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一以贯之直至上世纪初的“道德”为“根基”的“皇权社会”。

涉及社会及其发展,是很大、很长的话题。简单点儿说,身体的接触,是“存在安全感”的“心理投射”结果,是基础的也可以说“原始”的需求,至少,在“最开始”时,例如原始社会阶段,是这样的,无关乎民族、群体、文化。

从更关乎个人的“心理”和更指向群体的“秩序”两个维度综合看,随着不同的社会发展轨迹,我们更早、更彻底地脱离了“原始本能”,在上古时期,呈现先进性;而西方文化则割裂成“宗教”和“世俗”两部分;西方有关领域,将他们传承至今的文化特征,与以我们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相比较,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定义区分——东方文化属于“高内涵”,西方文化属于“低内涵”。

就“存在安全感”来说,高内涵、低内涵,题目大了些。之所以有这样的定义,仅从礼仪、“见面礼”的差异来说,至少还关乎礼仪的“基础含义”。简单归纳,我们的身体不接触的礼仪,体现的更是“敬”,西方的身体接触礼仪,想要表达的,更是“爱”。

我们是世界上很少见的没有“具象神”也因而没有“最高宗教”的民族。我们在三千多年前,就从上古“主流”的巫鬼文化跃升到了“道德文化”,以抽象的“天”作为最高崇拜,并为这个最高崇拜寻求到了具有明显世俗特征的“具象代表”——天子!不管后来怎样,从“天子”最初产生的时代来说,我们是最早摆脱了“神主”而跃升为“人主”的民族。对应的欧洲,这一步的完全实现,严格来讲,最早也是始于两千多年后的十三、十四世纪。

由于“人主”的“道德秩序”社会特征,我们的先祖制定“见面礼”时,为其赋予了类似“敬神”的内涵——人人都是“神一样的存在”我敬你如神明。都是“神明”了,自然不宜、不应,发生身体接触。这其实东西方是趋同的——涉及“神明”,他们最多也就是“亲吻十字架”,不可能去“拥吻”所崇拜的“具象神”(耶稣、圣母)的“造像”。他们拥吻的,是“人”,亲爱的或想要去亲爱的、不管如何高贵也是与我没有本质不同的、世俗的——人!

(三)西方“低内涵”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前面说的“高内涵”、“低内涵”,是西方人划分、定义的,最强调此概念的是美国。美国人认为,他们的文化,是最典型的“低内涵”,相对应的中国文化,是最具代表的“高内涵”。这种见解,涉及关乎“文化”的方方面面,这里还是只说礼仪。

西方“低内涵”文化,特别到近现代,由于更“关照”的是“人”而非“神”,呈现更普遍的适用;东方,特别是我们中国,无论何种因由,结果是被西方“打破”,再从那个“打破”开始,逐渐包容、融合,形成今天的多元文化。

今天,无论在哪儿,要冲谁行上面说的“躬与齐眉”的“环臂深躬”礼,十有八九会把对方吓到,比较庄重的,到鞠躬就好了。举例:前两年,笔者偶然机会故地重游儿时生活过的地方,是个很有规模的科研单位,几十年前因相关工作的保密性,安置在了当时属“远郊”的地方;四十多年过去,那地方早已不是“远郊”,区域内格局也变化不大。笔者看到一建筑,不能确定是否就是儿时记忆中的那个经了改装所成,就想问问“当地人”,截住一对散步老者,说“您好”同时深鞠一躬,对方竟稍愣了一下。

设想,如果不是深鞠一躬而是西式的招手,或者干脆什么动作都没有而只是采用“礼貌用语”,对方会“适应”得多。

招手也好,什么动作都没有而只用嘴说也好,依中华民族传统,都“不礼貌”;可在今天,并不足为奇,甚至算不上“不妥”,这就是“低内涵”对“高内涵”的“侵袭”。

举两个更常见的“礼仪”方面的例子,也许更能说清楚些。

例一:属于典型的“见面礼”——握手。也叫“握手礼”。

握手、握手礼,是现在最普遍流行的“见面礼”,大到最高外交,小到“初次见面”,都适用。有人说,握手礼除了使用右手,还有其他规矩,比如不戴手套,男性不宜主动示意女性行握手礼,只有在女性明确表示出握手意图时才可“迎合”;又比如,握手的“范围”、“力度”,有各自不同含义——与女性行握手礼时,只轻轻环握其手指部分并“一触即退”,不可“迟滞”;甚至有人认为,握住“女孩子”的手没有“赶快”放开,属于“性骚扰”。

不管怎么说、多少枝枝节节的“规矩”,握手礼,都是目前最通行的“见面礼”。不知是对这一肯定源自西方的礼仪的“抗拒”还是我们从“高内涵”到“低内涵”的“变迁”中“矫枉过正”,在咱们现今的社会中,握手礼都会令很多人“不适”,好像,怎么说?就拿笔者被“报警”后跟赶来解决问题的警察“相谈甚欢”后为表感谢和告别示意对方握手为例吧——警察迎合了握手,还挺用力握了一下,嘴上说“这么正式啊”。

正式么?之所以“正式”,是西方将其“低内涵”赋予了“高象征”!握手礼最初产生的时候,在西方,所要表达的“最基本”含义是——我没拿武器!

真的就是这意思!别抬杠说什么“左撇子”,在西方古代,凡有资格携带武器的人(骑士),都是佩剑(或佩刀)悬于左腰侧,以右手抽出作战、示威,左撇子也不能变通!右手空着,你也一样,握住以为证明,表示我们不“互殴”。在西方,大多数民族“启蒙”之前的大多数时候,握了手,就等于“规定”在同一情境中不得再以握过的手把持、使用武器!即:握手礼的“低内涵”寓意是,我们不打。引申:如果不握手,保不齐就要打。再引申:之前,他们基本上属于“见面就打”!

例二:虽不属于“见面礼”,但也是极通行的公共礼仪——鼓掌。

除了极少数“边缘”部族,几乎全世界都流行鼓掌的礼仪。可是,今天看上去庄重而热烈的鼓掌礼,其在发源的西方的“低内涵”初始意味,也是表达“没带武器”。

设想这样的场景:两群“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隔着山水林木相向而行,互相听闻了动静,在还看不见彼此的时候,以击掌表示“我们没有拿武器”或者“我们就便拿了武器也不是长家伙、不准备打斗”——还是没脱开“生存安全感”的“魔咒”!

如此“原始”、“低格”的礼仪,能盛行于全球所有大雅之堂,个中缘由,其实是应该、可以,好好琢磨琢磨哒!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force_purephv":"0","gnid":"9bb74ff7f998bb277","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97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cdc4a326dfd99b2.jpg","width":"792"},{"desc":"","height":"34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e861faf5cb1b91e.jpg","width":"640"},{"desc":"","height":"35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afb357e7ac850b0.jpg","width":"640"},{"desc":"","height":"65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aedba16ca2e4492.jpg","width":"921"},{"desc":"","height":"97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bbc0f78e3148b33.jpg","width":"859"},{"desc":"","height":"133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a846f3c2960b73d.jpg","width":"1380"},{"desc":"","height":"42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6fbbbfea9955ddb.jpg","width":"640"},{"desc":"","height":"74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fab85b9b1ff5a48.jpg","width":"1080"},{"desc":"","height":"12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7efcaa0d5318626.jpg","width":"1920"}]}],"original":0,"pat":"mass_leader,art_src_0,sexf,sex4,sexc,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5645360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776db9c4f04da581079a3cadc7906e9c","redirect":0,"rptid":"9523871c2b8b95a1","s":"t","src":"阅读悦读之写乎","tag":[{"clk":"ktechnology_1:亲爱的","k":"亲爱的","u":""}],"title":"环臂深躬的古礼是拒人千里,西化的拥吻就是人性的?

伍点薇1766xx千里?? -
周黎步13355614537 ______ 一泻千里 皓月千里 决胜千里 志在千里 举目千里 一日千里 不远千里 一举千里 跬步千里 一毫千里 跛鳖千里 赤地千里 一朝千里 沃野千里 惮赫千里 拒人千里 日行千里

伍点薇1766出自《论语》的成语有173条,出自《孟子》 -
周黎步13355614537 ______ 出自孟子的成语:成语解释:百世之师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不为已甚已甚:过分.不做过分的事,要适可而止.多指对人的谴责或处罚要适可而止.不以辞害志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因为只顾文辞...

伍点薇1766形容被很多人拒绝的成语 -
周黎步13355614537 ______ 【拒人千里】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拒之门外】拒:拒绝.把人挡在门外,不让其进入,形容拒绝协商或共事. 【深闭固拒】固:坚决;距:同“拒”,拒绝.形容坚决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么多 望亲采纳~

伍点薇1766类似千里迢迢的成语有 -
周黎步13355614537 ______ 尺寸千里 千里远景,如在尺寸之间.形容登高所见. 金城千里 指辽阔的国土坚城环绕,险固可靠. 拒人千里 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距人千里 形容傲气极大,不愿与人接近或毫无商量的余地.距,通“拒”. 流血千里 形容死伤非常多. 千里鹅毛 比喻情深义重的微小礼品.

伍点薇1766含有千的成语 -
周黎步13355614537 ______ 笔扫千军 扫:清除,消灭.形容笔力雄健,雄奇奔放,无所匹敌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差:相差;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谬:同“缪”.开始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千成万 形容数量极多 风流千古 指风雅之事久远流传 横扫千...

伍点薇1766形容不被人接受的成语 -
周黎步13355614537 ______ 1. 拒之门外 2. 拒人千里之外

伍点薇1766拒人千里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周黎步13355614537 ______ 拒人于千里之外[jù rén yú qiān lǐ zhī wài] 【解释】:拒:拒绝.把人挡在千里之外.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出自】:《孟子·告子下》:“距人于千里之外.”.【示例】:而往往卷俎而退者多,置虚命彻者少,池池之声音颜色,~.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八首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以上结果由汉典提供 百科释义 拒人于千里之外,拼音jù rén yú qiān lǐ zhī wài,拒:拒绝.把人挡在千里之外.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 查看更多>> 同反义词 【近义词】:拒人千里

伍点薇1766里字结尾的成语 -
周黎步13355614537 ______ 咫尺万里 属毛离里 转战千里 舳舻千里 转斗千里 自伙淘里 左邻右里 阿主沙里 歇斯特里

伍点薇1766拒人以千里之外 下句 -
周黎步13355614537 ______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语出《史记·高祖本纪》.这一典故说的是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喝了几轮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而项羽为什么会失败?”高起、王陵认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业.而项羽恰恰相反,有人不利,立功不授奖,贤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败.汉高祖刘邦听了,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胜原因是能用人.他称赞张良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为张良的字).”意思是说,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这说明张良心计多,善用脑,善用兵.

伍点薇1766拒人于千里之外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
周黎步13355614537 ______ 这个词的意思是把人挡在千里之外,不愿接近人. 形容态度极其傲慢.指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 战国时,鲁国国君鲁平公准备任用孟子的...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