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欧仁鲍狄埃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7-22

文|周惠斌

瞿秋白(1899—1935)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一生致力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呕心沥血,笔耕不辍,留下了五百多万字的著作、文章和译作,而且是我国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

1921年1月25日,经历了五四运动洗礼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思想的熏陶,22岁的瞿秋白满怀理想,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抵达莫斯科,从此踏上了一条毕生为之奋斗的人生新途——革命的“红色之旅”。他特意为自己取了俄文名字“维克多尔·斯特拉霍夫”,意为“战胜恐惧、克服困难”。

在苏俄两年时间里,瞿秋白先后撰写了《共产主义人间化》《苏维埃俄罗斯经济问题》等数十篇通讯和《饿乡纪程》(后改名为《俄乡纪行》)《赤都心史》两部散文集,以自己的亲见亲闻,系统介绍俄国革命的实践,热情歌颂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历史事业之第一步”,莫斯科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心海中的灯塔”,预示十月革命的“一线光明”将“照遍大千世界”。

1921年5月,瞿秋白经张太雷介绍,加入俄共(布)党组织(翌年2月转为中共党员)。7月6日,瞿秋白以记者身份出席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这年秋天,莫斯科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瞿秋白担任俄文教习和政治理论课的翻译,该班学生有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等。会议间歇,他两次见到列宁,得到了列宁简短而热情的指导。11月5日,瞿秋白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陈独秀的翻译,又出席了在彼得格勒举行的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

1923年初,瞿秋白回到阔别两年的祖国,寄住在堂兄瞿纯白位于北京东城区大羊宜宾胡同的家中。回想起在苏俄的经历,他想到的首要一件事就是把坚定豪迈、激昂雄壮、振奋人心的《国际歌》——那首让他无数次为之热血沸腾、激动不已的神圣战歌,翻译介绍给中国大众,使之成为中国无产阶级的信仰之源。

《国际歌》是法国诗人欧仁·鲍狄埃在巴黎公社失败后,于1871年6月写成的诗作。17年后,也即1888年,由法国工人作曲家狄盖特谱曲。当时,《国际歌》在中国已有3种译文:一是1920年10月,署名列悲翻译的《劳动歌》,发表在《劳动者》;二是同年11月,张逃狱翻译的《劳动国际歌》,发表在《华工旬刊》;三是1921年9月,耿济之、郑振铎翻译的《第三国际党的颂歌》,发表在《小说月报》。由于它们译文晦涩,且都没有附曲,因而没有传唱开来。

瞿秋白先是根据法文原版《国际歌》进行翻译,然后将它与俄译本《国际歌》进行对照。他一遍遍斟酌原文,一字字、一句句地将歌词译成中文,又找来一台风琴,一边弹奏,一边吟唱,反复推敲,用心体会创作者的初心和思想,直到翻译得顺口易唱令自己满意为止。

当译到《国际歌》最后一句中的法文单词“Internationale”时,原本该词的中文意思是“国际或国际主义”,只有2个或4个字,然而《国际歌》中对应的音节却比较长,有8拍,在音律上很不顺口,也不悦耳,更难以唱好。瞿秋白再三琢磨后灵机一动,将法文“国际”一词,音译为“英德纳雄耐尔”(后传唱为“英特纳雄耐尔”)。他疾步回到琴边,伴着清晰的琴声和有力的节奏,用激昂的声音唱出了“英德纳雄耐尔,人类方重兴……”

最终,瞿秋白采用音译的办法,将歌词和歌曲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解决了中、外文歌词与音节不匹配的问题。后来,瞿秋白曾告诉朋友:“国际”一词,在西欧各国文字里几乎是同音的,现在汉语用了音译,不但能唱了,更重要的是唱的时候可以和各国的发音一致,可以收到中国劳动人民与全世界的劳动者“万口同声、情感交融”的效果。为此,他在“译者志”中阐述道:“各国都有译本,而歌时则声调相同,真是异语同声,世界大同的兆象。”也就是说,世界各国的无产者虽然肤色不同、语言有别,但当他们唱出“英德纳雄纳尔”时,万口同声,此起彼伏,远近共鸣,那是多么雄伟、壮观的神奇景象。

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歌词,虽然与现在通行的版本不太相同,但其精神内核却高度一致。不久,瞿秋白将翻译好的《国际歌》歌词连同简谱,发表在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复刊第一期上。这是《国际歌》在我国最早“词谱合一”且能传唱的中文版本,它的刊发,为这首不朽的无产阶级战歌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唱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年,瞿秋白24岁。

此后,瞿秋白参与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负责起草党纲草案,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负责中共宣传工作,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的主编和《向导》的编辑。

1923年6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的当天,与会代表齐聚广州黄花岗烈士墓前,在瞿秋白的指挥下,高唱会议期间刚学会的《国际歌》,这是《国际歌》首次在中共党代会闭幕式上被引吭高歌,雄壮有力的歌声,激励着革命志士勇往直前,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从此,在党代会胜利闭幕时高唱《国际歌》,成为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1935年6月18日清晨,福建长汀罗汉岭下,36岁的瞿秋白神色自若,坦然走向刑场,从容地哼唱起《国际歌》,在歌声中慷慨就义,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歌词“要为真理而斗争”伟大精神。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gnid":"9e2f9f7bfbcdf6496","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63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90a30c178fdebb9.jpg","width":"397"},{"desc":"","height":"64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9ed234d5c676258.jpg","width":"960"}]}],"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powerby":"cache","pub_time":169474056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cc54c41770ab92052f9e155f6b12488d","redirect":0,"rptid":"fa051ce5b1d122ef","rss_ext":[],"s":"t","src":"齐鲁壹点","tag":[{"clk":"kculture_1:共产国际","k":"共产国际","u":""},{"clk":"kculture_1:马克思","k":"马克思","u":""}],"title":"1923年,瞿秋白翻译《国际歌》

侯孙卸3796“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这几句歌词出自于欧仁.鲍狄埃的《国际歌》,他创作这首歌的背景是( ) -
空斌兰17285373162 ______[选项] A. 巴黎公社的失败 B. 宪章运动的失败 C.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殖民地争霸中法国败于英国

侯孙卸3796谁知道国际歌的创作背景?即为什么要创作. -
空斌兰17285373162 ______[答案] 国际歌 欧仁·鲍狄埃(1816-1887)出生于巴黎一个制作木器的手工业工人家庭,他在艰难的环境里刻苦自学,从他所能够找到的书籍中吸取知识的营养.法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贝朗瑞的诗,在他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记.1830年七月...

侯孙卸3796外国人的第一个名,中间名,最后的名,有什么分别?依照什么来起名的? -
空斌兰17285373162 ______ 欧洲人的姓名一般结构是:名在前,姓在后.如英国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威廉是名字,莎士比亚是姓.有的人有两个名字,书写时另个名字用短线连接,后面再写上姓.如《国际歌》的作者,就是两个名字,他的全名是欧仁—爱德姆·鲍狄埃...

侯孙卸3796 巴黎公社失败后,坚强的公社战士、工人比尔·狄盖特创作了《国际歌》.错误:                                 ... -
空斌兰17285373162 ______[答案] 错误:比尔·狄盖特 改正:欧仁·鲍狄埃

侯孙卸3796《国际歌》的词、曲作者是? -
空斌兰17285373162 ______[答案] 词:欧仁·鲍狄埃 曲:皮埃尔·狄盖特

侯孙卸3796国际歌是什么国家的人作的? -
空斌兰17285373162 ______ 《国际歌》(法文:L'Internationale)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这首歌也曾经是世界上最被广泛传唱的歌曲之一.原文(法语)的歌词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所作,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为其谱曲.这首歌被翻译成世界上的...

侯孙卸3796如图人物被称为“是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工具的宣传家”,响彻世界的《国际歌》的词作者,他就是狄盖特.错误:___理由:___. -
空斌兰17285373162 ______[答案] 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狄盖特为《国际歌》谱了曲,《国际歌》反映了被压迫阶层的心声,其创作的背景是法国巴黎公社的失败. 故答案为: 错误:狄盖特;理由:...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