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于的意思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22

自秦朝以来,虽然每个时代的人杰英雄们都为了太平盛世所努力,但在数千年的历史当中,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终究还是少数,更多的还是战争不断,皇位更替频繁的乱世。

比如东汉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等时代,可以说皇权早已衰败,各地的政权也不再把持在基层官吏手中,反而这些官吏还要听从当地世家大族才能推行政令。

《后汉书》也提到,其中的佼佼者,甚至“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豸,山谷不能受”。

而积累了无数财富的豪族们,也逐渐让后世子弟学习儒学书籍,通过入仕等手段成为官员反哺家族,最终成为当地的家族。有名的琅琊世家,如王氏、颜氏、诸葛氏,就是其中的代表家族。

一、源远流长的琅琊文化

(一)琅琊文化的起源

琅琊,作为古代中原地带的核心,在历朝历代的史书当中都必然会有它的名字出现其中。虽然在近现代以来琅琊逐渐脱离了文化核心的地位,但早在春秋时期,《孟子》里就记载“琅邪,齐东南境上邑”,而根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琅琊地区虽然数百年来行政区域不断变化,但总的来说还是处于山东半岛东南部这一块。

就如同它的地理位置,它的文化也受到了齐鲁文化的不断熏陶,更是存菁去芜,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和历史优势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尝治琅邪县,起台馆”并且在这里延续了两百余年,而在秦国统一天下后,琅琊也成为了秦国掌控华夏东南方的主要城镇

《史记》记载:“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要知道,原先琅琊一带本就靠近齐鲁一带,在诸子百家的时代,本身就靠近儒家等文化起源,自然受到的熏陶不小,而在秦始皇调动三万户百姓迁移到琅琊后,这些移民自然会和当地的居民产生文化上的交流,在融合中不断产生新的文化,这也对后世的琅琊文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其次,在古代交流不便。出入都需要严加管理的情况下,琅琊反而不像其他内陆郡县一样百姓只局限于一地,一生都难见多少外人。古琅琊地处山东,本就是中原腹心,不仅土地肥沃,而且还有海洋资源可以利用。

《中国知识阶层史论·古代篇》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琅琊港就是中国五大港口之一,能够依靠海路直达北方幽燕,也就是东北一带,还能够南下抵达江南一带。

和平时期,这里就是最好的商业场所,而商业越是发达,当地的世家大族从中获取的利益也就越多,见识越是开拓,自然在文化教育上更进一步,比其他缺少对外交流的郡县快了不知道多少步。

而在琅琊一带,最有名的莫过于荀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荀子年轻时曾经三次担任齐国的学宫祭酒,晚年还在琅琊一带传授学说,著书立说,兴办教育,最终埋葬于琅琊一带。

对于封建社会来说,读书可以说是万般诸事第一的,而荀子兴办教育,自然对琅琊文化的发展有了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二)琅琊文化的特点

古代文化,在西汉之后独尊儒术,而琅琊一带靠近孔子圣地,自然也是饱受儒学熏陶。汉朝和魏晋时期的儒学尚且还在开拓的阶段,不像是后世的程朱理学那般沦为了统治者的政治工具,因此琅琊文化当中,天生就带着一种经世致用的风气

如《三国志》就记载,琅琊诸葛亮年轻时躬耕山野,“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将法家思想贯彻了自己的一生。根据《汉书》的记录,更早之前的琅琊王吉、贡禹等人更是将《公羊春秋》中“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思想运用到了治政上,多以执法严明闻名于世。

而除了经世致用之外,琅琊文化还具有封建时代少有的兼容。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一个地区的文化往往由当地的世家大族所决定,而当地的资源又是有限的,因此这些世家大族往往在生活资源上互相争夺,泾渭分明,而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也更加注重家族文化传承,也就是自家流传下来的“家学”。

这些家学说明白点,就是每家每户压箱底的成名基础,往往不会轻易示人。但在琅琊地区,这种文化隔阂反而成为了异类。《汉书》就曾记载,琅琊王氏便与郗氏是同郡的世代交情,经常以联姻的方式加深交流,并将自家家学传授出去,也会吸收其他家族的家学传承,推陈出新。

二、琅琊世族的文化传承

而在琅琊一带,最为出名的当然要属“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氏,还有三国两晋时期人才辈出“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的诸葛家族。

(一)琅琊王氏

根据《东晋门阀政治·后论》记载,琅琊王氏“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可以说是琅琊一带最为强盛的家族。其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比较出名的,一般是王祥和王羲之、王献之等人。

王祥在后世虽然名声不如王羲之那么高,但在古代却是晋朝的孝道楷模。《晋书·王祥传》曾记载:“祥性至孝,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也就是晋朝所推崇的二十四孝之首,卧冰求鲤的典故也是出自于此。

除此之外,琅琊王氏在书法文艺上也是颇有造诣,甚至在后世王羲之、王献之等人被称之为“书圣”,以至于数百年后的唐朝,唐太宗李世民都对王羲之的《兰亭序》爱不释手,想要让其一起埋入自己的坟墓当中。

《文心雕龙·时序篇》中提到“王、袁联宗以龙章,颜、谢重叶以凤彩”,这其中的王,自然就是指的王羲之。而凭借孝与文,琅琊王氏虽然在魏晋南北朝后期政坛不顺,但却能在乱世之中屹立不倒,绵延百年而不衰败。

(二)琅琊诸葛氏

提起琅琊诸葛氏,最有名的的当属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世说新语·品藻》中便提及:“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其中的龙、虎、狗当然指的就是诸葛家族的三兄弟。

对于一个家族来说,自家三个子弟在互相敌对的势力当中都有显赫的地位,并且还不受统治者所猜忌,基本上是举世罕见的。

乃至于《晋书》当中都曾记载,“诸葛、王丞相,公争姓族先后,王曰:“何不言葛、王,而云王、葛?”,两个家族都盛名显赫,甚至连族姓先后都要争一下先后。在讲究门第的魏晋时期,诸葛家族能在三国两朝当中屹立不倒,反而闯出一番名堂,可见其家族传承之久远。

三、琅琊文化的后世影响

当然,在现在看来,所谓的世家大族文化,虽然门面上听着好听,但本质上只是士人凭借皇权衰落而把控了舆论权和基层管理权,并以此获取利益来反哺家族所导致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封建社会当中,这种社会规则反而还有着一定的先进性

要知道,文化的传承往往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然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并没有过于稳定,反而还出现了五胡乱华的情况,边境匈奴鲜卑等甚至能长期占据中原地区肆意妄为。这段时期文化能够传承下去,与世家大族积极传承文化甚至教化胡族的功劳密不可分

《魏晋南北朝士族文化与中华文明传承》便坦言“中原经五胡之乱,而学术文化尚能保持不坠者,固由地方大族之力,而汉族之学术文化变为地方化及家门化矣”,在客观上,因为各个世家大族都相当重视子孙教育和文化传承,反而在战乱时期起到了保存中国文化的作用。

而在五胡乱华之后,司马睿更是被逼的南迁而下,与之同行的就有琅琊一带的世家。当时的江南一带因天气炎热且山高水深,多有瘴气难以生活,自然在文化发展上就远逊于北方中原。

但琅琊世家南下后,反而还起到了文化交流融合的作用,同时也让南地长时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在细腻、华丽的风格当中增添了少许北方的豪迈和质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总结

琅琊文化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兴起,最终在吸收了儒家精华后,逐渐展现出淳朴而又经世致用的深厚文化底蕴。

而在这基础上,更是延伸出了琅琊王氏、诸葛氏等世家大族,这些世家大族虽然有着自己的阶级缺陷,但在封建社会当中,却又起到了保存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后代教育的作用

在五胡乱华之后,琅琊世家们也随着司马睿南迁,将琅琊文化传播到了南方,不仅改善了南方文化落后的现象,也让中国文化在江南地区不断出传播,从而让南北关系更加接近,而在北方的文化传播,也加快了胡族汉化的过程,对消弭南北地域对立起到了重要作用,最终为唐朝的文化繁荣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后汉书》

2. 《孟子》

3. 《汉书·地理志》

","gnid":"9a3219321632e22cb","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8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2c26530e5ab7446.jpg","width":"1340"},{"desc":"","height":"8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716fbd8102dfc04.jpg","width":"1340"},{"desc":"","height":"8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957f3cc99c5a765.jpg","width":"1340"},{"desc":"","height":"8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1da7cb8dd624e73.jpg","width":"1340"},{"desc":"","height":"8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e7265d3e2554fce.jpg","width":"1340"},{"desc":"","height":"8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f9633c43e6480e5.jpg","width":"1340"},{"desc":"","height":"8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c5485d5e5fcddb4.jpg","width":"1340"},{"desc":"","height":"8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f1ae966cb23f25e.jpg","width":"1340"},{"desc":"","height":"8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9b3b1d18216040a.jpg","width":"1340"},{"desc":"","height":"8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5b71b023e9be461.jpg","width":"1340"},{"desc":"","height":"8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0a78e0162593078.jpg","width":"1340"},{"desc":"","height":"8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495d6e9c3de7067.jpg","width":"1340"}]}],"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059274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91d8b59e4f746329806d126b6d34cf0c","redirect":0,"rptid":"5b9ab2f43e3c9f6b","rss_ext":[],"s":"t","src":"古凌","tag":[{"clk":"kculture_1:中国文化","k":"中国文化","u":""},{"clk":"kculture_1:诸葛","k":"诸葛","u":""},{"clk":"kculture_1:王羲之","k":"王羲之","u":""}],"title":"入仕反哺家族——论魏晋时期琅琊家族文化

吕盼废1136 翻译下列的句子.(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_________________... -
郎叛乔13782495504 ______[答案] (1)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2)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提并论,当时的人不同意这种说法. (3)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4)百姓们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呢?(意对即可)

吕盼废1136文言文中虚词的分类及解释请各位高手对文言文中哪些词可作为虚词,并且将它们的意思解释出来 -
郎叛乔13782495504 ______[答案] 常见文言虚词 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 (〈出师表〉) 3、与,跟,同.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

吕盼废1136《隆中对》中的一句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就这一句,这句中有哪些字在初一、初二里学过,那篇课文里,"每"这里是“常常”... -
郎叛乔13782495504 ______[答案]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每:常常

吕盼废1136比 在文言文中的翻译 -
郎叛乔13782495504 ______[答案] 1.(动)靠近 《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动)比较 《隆中对》: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3.(动)比拟,认为和……一样 《隆中对》: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4.(介)及,等到 《陈涉世家》:比至陈,...

吕盼废1136与”都督阎公不之信”句式不同的是与“都督阎公不之信”句式不同的是1、何以战 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3微斯人,吾谁与归 4、牡丹之爱,... -
郎叛乔13782495504 ______[答案] 与"都督阎公不之信"句式不同的是___1.何以战___ 1.何以战 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3.微斯人,吾谁与归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吕盼废1136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这句话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有何作用 -
郎叛乔13782495504 ______[答案] 从侧面衬托了他的 自信有才

吕盼废1136语文中关于时间和地点的古汉语 -
郎叛乔13782495504 ______[答案] 一、表示过去时间的 “昔、向、曩”意思是“过去”、“从前”,都是副词.例如:“昔作女儿 时”(《孔雀东南飞》);“向之寿民”(《察今》);“曩与吾祖居者”(《捕蛇者说》). “初、始”意思是“当初”,都是副词.例如:“初,鲁肃...

吕盼废1136调整下列倒装句的语序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曹操比于袁绍欲信大丈于天下时人莫之许也 -
郎叛乔13782495504 ______[答案] 1、每于管仲、乐毅比自 2、曹操于袁绍比 3、欲于天下信大义 4、时人莫许之也

吕盼废113623课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是《唐雎不辱使命》和《隆中对》两课的统计自,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哈~ -
郎叛乔13782495504 ______[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3.轻寡人与(与...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省略句:君与俱来. ③倒装句: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义著...

吕盼废1136文言文句式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以勇气闻于诸侯 3.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句读之不知,... -
郎叛乔13782495504 ______[答案] 1.宾语前置 2、状语后置 3、宾语前置 4、状语后置 5、宾语前置 6、状语后置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