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清明节的文化象征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24

清明是与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并列的七大传统节日中唯一兼具节气与节日内涵的节日,也是唯一有比较固定的公历日期的节日,在每年4月4日-4月6日之间。“清明”一词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最初指向节气。清明从节气发展为全民共享的民俗节日,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但不少文化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失落了,比如我们常常谈到清明节替代了两个已经消失的传统节日——寒食节和上巳节的功能,但往往忽视它与早期天文观测之间联系。实际上,清明的起源及部分习俗的形成,与古老的天象观测密切相关。

2022年1月6日,北京,中国传统天文星宿图。视觉中国资料图

一、清明是最早被感知到的节气之一

二十四节气是二十四等分太阳视运行轨道(即黄道)的结果。早期先民观测太阳视运行轨迹时,往往将偕日恒星作为观测的标准星。偕日恒星是指在太阳黄道附近,表现出与太阳同升或同落规律的恒星,在清晨或黄昏时可以观察到。先民最早感知到节气是在观测一颗名为大火星的偕日恒星中发生的。大火星即心宿二,又名天蝎座α星,是一颗散发出火红色光芒的一等亮度恒星,又称商星、辰星。大火星具有特别的视运行轨迹,春天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夏天向上运行至南方天空,秋天滑落至西方天空并很快隐没于地平线以下,因此是先民确定春、夏、秋三个季节的重要标准星。比如《夏小正》载:八月“辰则伏”,“辰也,谓星也。伏也者,入而不见也”,这里描述的大约是秋分节气过后,大火星隐没于西方地平线下的情况。大火星曾是早期观象授时的重要标准星,庞朴等学者已经指出早期先民曾制定和使用过大火星历,这里的“早期”很可能指向的是三皇五帝时代。

一直到先秦时期,大火星依然被视为观测季节变化,提示季节性劳动生产的重要标准星。如《左传·昭公三年》有“火中,寒暑乃退”的记录,意思是大火星被观测到清晨出现于南方的天空中预示着寒气将要退去,大火星被观测到黄昏出现于南方的天空中预示着暑气将要退去。又如《诗经·豳风·七月》以“七月流火”起兴,反复歌咏,说明七月流火的星象对当时先民具有重要意义。“流火”意思是观测到大火星黄昏时出现在南偏西的天空中,且更靠近地平线,时值秋天收获的季节,流火星象正是当时先民用以判断秋收的重要标志。

先民制定和使用大火星历的早期历史被燧人氏神话记录了下来。燧人氏是原始社会的氏族首领,《尚书大传》《白虎通》等将燧人氏视为与有巢氏、伏羲氏并列的上古三皇之一,其神话叙事主要围绕着人工取火技术的发明展开,如《韩非子·五蠹》说:上古的时候,老百姓只能吃生肉,因此常常生病,有圣人发明钻燧取火,使老百姓吃上了熟食,大家因此拥戴他为王,号燧人氏。除了发明人工取火技术之外,燧人氏还是早期天文学家。战国时期的《尸子》曾记录“燧人氏上观辰星,下察五木,以为火”的神话。相传,燧人氏仰观天象,见到黄昏时大火星出现于东方的地平线上,又俯察树木的生长情况,告诉民众放火烧荒的时间到了。燧人氏观大火星神话有一个今日我们已经不了解的生产背景——早期迁移农业。迁移农业生产是最早的农业生产方式,意思是族群迁移到哪里就在哪里垦荒下种,然后任作物自然生长,成熟后去收获,中间不进行田间管理,因此对迁移农业时期的先民来说最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春耕时间。如何进行春耕生产呢?先民用石斧等工具砍倒野生植物,并放火将它们烧成灰以肥田,最后将采集的野生植物种子播撒在经过简单整理的地面上。辰星之所以有“大火星”之名,可能与它在东方出现时就意味着放火烧荒的时间已经到来有关。

由于星象与气候的变化,燧人氏时代大火星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的时间难以准确考证。有学者认为是春分节气,但考虑到黄河流域春分时节昼夜温差还较大,早期先民天象观测的误差比较大,本文认为大火星昏见东方的时间大致在春分至清明之间。一些文献记录表明,在周代,黄昏时大火星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的时间是二十四节气的清明。如《左传·昭公十七年》说:“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夏历三月是季春,清明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季春的开始。也就是说,清明是先民在大火星观测中最早感知到的节气之一。

二、“火正”职能的转变及遗俗

因大火星在早期农业生产中的标志性意义,在先民中形成了时间长、范围广的大火星崇拜,负责观测和祭祀大火星的官职——火正的设立是大火星崇拜存在的重要表现。

作为观象授时的标准星,大火星的观测和祭祀由专人负责,即“火正”。相传,上古时天与地之间有通路,颛顼帝命重和黎完全切断了这条通道,黎就是颛顼帝的火正。此外,祝融也被认为担任过火正一职。到了西周,由于人权胜过神权,许多之前负责祭祀和通神的官职逐渐转为管理人间的职务,《周礼·司爟》记录说周代“火正”的职责就是负责实施四季火令,一方面是下达点火和熄火的命令,另一方面还要引导百姓使用与季节相对应的木材取火。负责观测和祭祀大火星的官员转变为管理人间火种的官员,这样的转变主要与天人感应的观念相关。古人认为天意与人事是交响感应的,天能够影响人事,预示灾祥,而人也可以用自己的行为感应上天。因此当先民观察到大火星的出现与隐没,就在人间举行相应的点火与熄火仪式,以感应上天。

早期“火正”观测和祭祀大火星的职责虽然消失,但相关信息却以帝喾二子的神话形式流传下来。《左传•昭公元年》记录说:上古帝喾的两个儿子阏伯与实沈是一对天生的冤家,一碰面就会打架。帝喾认为这样不好,就下令他们迁徙以远离对方。阏伯被迁徙到商丘,负责管理观测和祭祀东方的大火星(因在商地观测和祭祀,大火星也被称为“商星”)。实沈被迁徙到大夏,负责观测和祭祀西方的参星。商星与参星都是恒星,而且呈东西相对之势,相差一百八十度,一星升起,另一星就下沉,永远没有碰面的机会。这两颗星辰的特别位置和运行轨迹其实是先民在早期观测大火星时总结出来的,因为给先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促使他们创作出帝喾二子神话。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赠卫八处十》中所写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也是以商星、参星的运行轨迹为知识背景的。

周人设立“火正”,按照大火星的视运行轨迹,实施火政,管理人间用火行为的事实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寒食禁火、清明点火习俗的源头。

三、四灵天象崇拜及其遗俗

先民的天象观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由星体到星宿(即星座),由星宿再到星宿分区。先民对天空中所有星宿进行分区的结果就是形成了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的星宿体系。三垣指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四象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天空。每象各分七部分,称为七宿,共二十八宿。四象是四灵神话与天象观测结合而产生的四灵天象,也就是说先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方神兽神话,然后在天文观测中将星宿连缀起来,想象为四灵的形象。

大火星属于四象中的青龙象。它所在的心宿位于青龙的心脏部位,心宿也由此得名。青龙象包括东方七宿,第一宿为角宿,象征龙头。春季时,角宿先于心宿出现在东方的天空中,角宿在东方开始升起的时候就是民间俗称的“龙抬头”。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毋庸讳言,“龙抬头”时为了不伤到龙,在民间形成了诸多禁忌,当代还留存的禁忌比如不碰剪刀、针线以防刺到龙眼。早期的禁忌还包括不能点火,怕火会烧到龙头,由此形成了禁火的行为与习俗。四象崇拜产生后,其影响力超过了大火星崇拜。因大火星崇拜产生的禁火/熄火行为是在大火星隐没于西方地平线下的秋分以后,而青龙象崇拜产生的禁火行为却是在惊蛰与春分前后,后者成为寒食节禁火习俗产生的直接原因。

角宿在黄昏时出现于东方之后的半个月,心宿也出现在东方。大火星崇拜产生的“出火”习俗得到了保留,因而大火星的出现代表着人间可以点火了。大火星出现在清明节气,因此寒食的火禁至清明就结束了。从角宿昏见东方到心宿昏见东方大约相差十五日,甚至更久,所以因青龙象崇拜产生的早期禁火行为,时间可能超过半月。随着星宿知识传承的断裂,禁火习俗产生的原因渐不被民众所知,取而代之的是晋国为纪念忠臣介子推而推行禁火令的传说。《后汉书》载:汉代的太原郡在介子推被烧死的整月都禁火,全郡百姓都要吃一个月冷食,老人和幼儿身体孱弱,不少人因此丧命。直到东汉末年,曹操占领太原郡后下令禁止冷食,太原郡的风俗才改变,禁火时间缩短为七日、三日,甚至一日。介子推传说至今还是广为传颂的寒食节俗产生的重要解释性原因,角宿昏见东方的天象几乎已被遗忘。

总的来看,清明作为节气的历史要早于节日,且其中包含着重视天文观测与应用的科学内涵。当代我们保护传统节日可以从多方面着手,但首要的应该是将断裂的知识链再接续起来,以阐明重视科学发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应该认识到,在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提升国家实力的核心支撑和新形势下国际竞争焦点的今天,发掘和阐明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毕旭玲-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研究室主任)

","gnid":"9f91df2475314614d","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153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723b9834d31cff3.jpg","width":"2048"}]}],"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066000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4811250177ab68318a6f57355c2a3c9e","redirect":0,"rptid":"adfa556e0e38d334","rss_ext":[],"s":"t","src":"正观新闻","tag":[{"clk":"kculture_1:清明","k":"清明","u":""},{"clk":"kculture_1:火星","k":"火星","u":""},{"clk":"kculture_1:传统节日","k":"传统节日","u":""},{"clk":"kculture_1:清明节","k":"清明节","u":""}],"title":"清明节的早期天文学渊源

任娥卫827清明节的民俗活动及传统美食
何陶鸣18554326854 ______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朝.相传周朝的天文学家曾用“土圭”测日影法,确定了二十四节气,清明也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民俗活动及传统美食,...

任娥卫827为何清明会在春天? -
何陶鸣18554326854 ______ 【清明节】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充满春天气息的民间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和时间节点多由阴历系统决定,唯有清明节的时间节点是由阳历系统决定的.清明节俗,主要起于唐代每年冬至后三个半月左右的寒食连清明假日.清明前...

任娥卫827清明节有什么民俗活动么? -
何陶鸣18554326854 ______ 1、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北方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又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

任娥卫827清明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
何陶鸣18554326854 ______ 相信很多人只知道一点.关于清明节的习俗,小编就为大家列举十项. 清明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

任娥卫827清明节的习俗 -
何陶鸣18554326854 ______ 清明习俗: 扫墓祭祖:清明节的核心内容,“慎终追远”为其意义所在. 踏青:约从唐代开始,清明扫墓的同时,开始伴以踏青游乐,故清明节也称踏青节. 荡秋千:清明节也称“秋千节”,传说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南北朝时就已流行,唐代以来更是盛行于大江南北. 拔河:清明拔河始自唐代,在时值春耕春种的清明时节举行拔河,具有祈求丰收的意味. 插柳:在古人观念中,柳树有着神奇的力量,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嗯嗯,大致就是这么多啦~~

任娥卫827重阳节和清明节有什么区别? -
何陶鸣18554326854 ______ 1、意义不同:重阳节是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重阳节正式被定为老人节,这是重阳节在新时代中国的新表现形式...

任娥卫827福清清明节有什么民俗 -
何陶鸣18554326854 ______ 古墓累累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左右(大都在农历三月间),为“清明”.《易通挂验》中说,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此节故名,是标志着该时天地清朗明净,气候温暖、草木萌发...

任娥卫827各位朋友请问我国的节日清明节是怎么回事?
何陶鸣18554326854 ______ Tomb-sweeping Day/Pure Brightness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

任娥卫827国家什么时候把清明节规定为法定假日?有人大代表提出来么?在我们家
何陶鸣18554326854 ______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个传统节日应该像春节、五一、十一、元旦一样纳入到我国法定假日中,这将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会起到积...

任娥卫827清明节的养生食物及传统习俗
何陶鸣18554326854 ______ 各地都有不同的清明节食品,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养生食物及传统习俗,希望...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