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獾油能治疗啥病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31

苦小盐

老家坝子村的西北角有一片水淖,大小有几百亩,淖的岸边周遭白茫茫的,绵延好几里,都是盐碱滩。上世纪七十年代,俺村里就有好几户人家刮盐土熬苦小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鲁家,我曾经跟随着鲁家的二儿子二江哥刮过盐土,看过他家如何淋盐、晒盐和熬盐。我是陪伴二江哥玩的,那时节我大约有十几岁的光景。

盐土只有春冬两季才有,夏秋雨季则没有。刮盐土首先要会识别盐土。青白色的土为盐土,此类土盐多碱少;纯白色的土为碱土,此类土碱多盐少。二江哥辨识盐土,一识一个准,而水淖岸畔的盐土多得很呢。二江哥双手握住刮耙子,拉开架势,弓腰在满是盐土的潮湿的土地上用力地刮着,刮了一小堆又一小堆,然后用铁锨装进草筐子里,一般都是装小半筐即止(装多了也㧟不动呀),㧟到一个略高的地面上,倒在那里,再去㧟,一趟又一趟,仿佛永远也㧟不完似的。盐土堆了一大堆,就分别把盐土装进用砖头瓦块架得高高的几个草篓子里,压实,把上面的土弄成凹形,往里开始注水。事先已在草篓子的底上钻了个小孔作水眼,并在水眼里插上了二三寸长的秫秸篾,草篓子里面的水就慢慢地渗透到草篓子底,溶解的盐水从水眼顺着秫秸篾细细地流到草篓子下面的半截缸里,直到土里的盐分已溶解得差不多了,用手指头蘸点儿淋下的水,放在嘴里一吮,没有咸味了,才停止加水。草篓子的一旁,挖了好几个长方形的坑,深约一尺左右,坑底铲平,铺上塑料布,将过滤的盐水倒入坑里面晒。春天阳光充足,中午甚是炙热,经过几天的暴晒,坑里的水被晒干了,坑底里就裸露出了一层盐的结晶,这就是乡亲们口头常说的小盐,色白味咸微苦,也叫苦小盐。二江哥十分虔诚地把坑里的盐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收集起来,装进布袋里,沉甸甸地背回家去。除了自家食用外,大多是由二江哥扛到葡萄架会上卖掉,换点钱补贴家用。卖了努心巴力淋晒而成的苦小盐,二江哥总是扬眉吐气的,他走在回家的路上时都是哼着歌的。

要是过滤了几坑盐水,正赶上阴雨天,就要救火似地把盐水倒进烧热的大铁锅里,连天加夜熬成稠糊状的浓液收藏起来,待到天一放晴,赶忙把盐液摊在光地上晒干轧碎,也就成了小盐。

春天刮盐土淋盐倒还好些,不太受罪,冬天可就惨了。冬天里,二江哥的手和脸都冻肿了,耳朵冻得变了形,一见热气就痒得厉害;痒也不敢挠,一挠很容易溃烂,一溃烂就钻心地疼痛。二江哥干活时浑身冒汗,整个人热气腾腾的,特别是头顶像一个蒸笼,可一停下来就浑身冰冷,腰酸背痛,苦不堪言。其实呢,二江哥比我大不了几岁,他吃苦耐劳、勤奋持家的精神令我敬佩。当时有这样一首顺口溜,就是叙道刮盐土的苦楚的,其辞曰:“穷人日子实在苦,大人小孩刮盐土。春天时节还好点,冬天寒冷风刺骨。双手冻成红萝卜,耳朵冻成卷毛兔。手脸流血又流脓,呼叫天爷别恁冷。”

改革开放之后,我老家也同全国各地的农村一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家的乡亲们科学种田,在施用农家肥的同时,又施化肥增产,水淖岸边盐碱废地的土质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盐碱不见了,早已变成了亩产千斤的良田。昔日那种“白天白茫茫一片,夜里照明不用灯盏”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但乡亲们略感遗憾的是,当年用小盐腌的咸菜别有风味,放置多久也不知道腐烂,但现在买不到那么好的小盐了,也吃不到那么可口的咸菜了。每当说起刮盐土的往事,二江哥总是笑笑,说:“唉,那真不是人干的活,太苦啦!可那时的苦小盐用来烧菜煮汤有滋有味的,好吃得很咧!”

人脚獾

老家人称獾为“人脚獾”,说獾的爪子像婴儿的脚板。我听后,颇觉神奇,便盼望着有朝一日能见到人脚獾,看看它的爪子像不像人的脚板。

某年春天的一个星期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到俺村庄西头的麦田里挖荠菜,生产队的社员蔡孬货正在给麦田浇灌返青水。蔡孬货人很倔强,因镰疮脚而成了光棍汉儿,跟着老娘和弟弟苦熬岁月。按邻里辈分我叫他“孬货哥”。麦田里的水顺着田埂从北往南慢慢地洇漫过来,很快就到了一个无主的坟头旁边。坟头的东北角有一个小水桶粗的黑洞,直接通到了坟墓深处,阴森森地,看上去很瘆人。孬货哥用铁锨挑了一条细沟,把水引流到了黑洞口,“咕咚,咕咚”,箭急的水流就灌进了黑洞里。我们孩子们在一旁好奇地观看着。约摸有半顿饭工夫,一个像猪娃子似的家伙从洞里钻了出来,浑身湿漉漉的,一边抖着水,一边吱吱吱地吼叫着。孬货哥眼疾手快,一铁锨猛拍下去,那家伙打了两个滚,就趴在地上不动了。我们俯身细瞅,它的身体短粗肥胖,黑色的脸上有鲜明的白色斑纹,灰色的厚厚的毛发包裹着身体,一双黑色的小眼睛像黑豆,非常短的尾巴似显非显,腿颇短,爪子活似婴儿的脚板,但比婴儿的脚板强健有力,爪尖很锐利;鼻头狭长而圆,酷似猪鼻子。孬货哥说:“这是猪獾,是个大家伙哩。”边说边抓住其后腿,掂了起来,估计有十几斤重,几十公分长。孬货哥高兴地笑了。我对孬货哥说:“孬货哥,你什么时候再捉獾,可要叫上俺。”孬货哥爽快地答应道:“好嘞!”

孬货哥边说,边抱起猪獾往村里走,接替他给麦田浇水的另一个社员铁礼叔也刚巧到了。一走进村头,本来正走得好好的孬货哥却突然歪起了身子,做出抱猪獾很吃力的样子,还不停地咧着嘴巴。正值中午下工时分,他的举动,立时招来了满街筒子看稀罕的人,大家伙儿都啧啧地夸赞孬货哥真有本领,真能干,捉了那么大一只獾。

放了寒假的冬天,我和小伙伴们兴冲冲地跟着孬货哥到村外那处废弃的土窑里捉獾。土窑里有一个暗洞,孬货哥将我们捡来的干树枝和干树叶子点燃,一股脑儿塞进暗洞里。火,不停地烧;烟,不停地熏,滚滚的浓烟弥漫了整个土窑。大约烧有半个时辰左右,我们听到里面咯咯吱吱的叫声,伴随着叫声,三只大小不一的黑家伙迫不及待地从洞里窜了出来,已经张开布袋口伺机而动的孬货哥,见状急忙朝洞口一兜,那仨黑家伙就急头怪脑懵懵懂懂钻进了布袋里,被全部擒获。它们的形状跟小狗差不多,身形瘦小,脸狭长而鼻端尖,像狗的鼻子,有一拃长的尾巴,有细长如黄鼠狼般的小耳朵,孬货哥说:“这是狗獾,是母子仨,一个老母领着俩崽子。”我问道:“它们平常吃什么呀?”“它们是杂食动物,蚯蚓、昆虫、小动物、腐肉,植物的根、茎、叶、种子,什么都吃。它们昼伏夜出,可小心了。白天,它们在洞中休息,晚上出洞觅食时,会在洞中停留一会儿,确定周围没有异常以后才外出。当觅食完成回家时,它们先在隐蔽处偷偷观察洞穴周围的情况,确认没有危险时,再快速返回洞穴。为了自保,狗獾在面对攻击它的敌人譬如狗时,还常常表现得很凶猛,它会抬起自己的前爪吓唬对手,还会发出刺耳的叫声。战不赢时,就从肛门处喷出臭气,让对手难以忍受,畏难而退。”

在孬货哥家,我平生第一次吃到了獾肉,其肉质坚实细腻,肥嫩可口,鲜美异常,至今难忘。尤其奇特的是,被切得飞薄的獾肉上有着一个个清晰真切的圈圈,大圈套着小圈,套了一圈又一圈,似树木的年轮,又如一个大似一个的铜钱。打那之后,我再也没能吃到过如此独特而醇香的肉了。“八斤獾,七斤油。”用獾油治疗烧伤烫伤很有神效。村里人有谁被火烧伤了手或是被热水烫伤了胳膊,去孬货哥家挖一点儿獾油抹抹就好了。后来孬货哥得病死了,俺村里再也没有人捉獾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獾。

后来,我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先生笔下闰土所刺的“偷瓜贼”猹大概说的就是狗獾。但是这个“猹”字,并非是仓颉造出的,实则是由鲁迅先生硬造出来的。一九二九年,身为教育家兼出版家的郭新城正在编纂《辞海》,他遇到了“猹”字,一时难解其义。治学严谨的他,遂向鲁迅先生求教。同年五月五日,鲁迅在回复的信中写道:“‘猹’字是我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读如‘查’。但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动物,因为这是闰土所说,别人不知其详。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吧。”

万人迷

记得是一个春末夏初的中午,从初中放学回到家中的我,看到许许多多的村人从东边邻居鲁东法二大爷家出出进进,我甚是好奇。正巧,祖母从二大爷家的院门里走了出来,我急忙问道:“奶奶,这么热闹,咋回事啊?”祖母微笑着说:“你二大爷娶了个填房,刚接过来,你去看看吧。”我哎了一声,丢下书包就跑了过去。

二大爷家收拾得很干净,当院光地上摆着一张铺着凉席的小木床,一个概约有五十来岁的女人坐在床沿上,微微低着头,看见有人来就站起来打招呼让座。小木床的旁边搁着一溜小板凳。她身材颀长,胖瘦适中,胸脯鼓鼓的,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松松地挽髻脑后,映衬着白里透红的鹅蛋脸,一双澄澈的大眼睛,仿佛经过水洗似的明亮。那姿态那气质说不出的典雅高贵,我惊诧于她的美了,暗自赞羡二大爷好福气,讨了这么一个好看的媳妇。

因为是邻居,又交情颇好,虽然不同宗同族,二大爷家和我家来往甚勤,不是我的祖母或母亲去二大爷家串门,就是二大爷新娶的媳妇二大娘来我家串门。时间长了,从二大娘的嘴里,祖母和母亲就得到了这样一些信息:二大娘的娘家是俺村庄东边有十五六里远的油坊寨的。她十七岁头上就嫁给了邻村张公安寨的程家,丈夫老实巴交的,给驻扎在张公安寨的地方保安司令张司令当勤务兵。张司令贪恋二大娘的美色,明目张胆地把二大娘霸占了,二大娘的丈夫也不敢吭声。二大娘天生丽质,俊俏异常,嫩葱似的,人见人爱,绰号“万人迷”。解放后,张司令在兰封县城被公审后枪毙了,二大娘又被丈夫接回了家。村里人嫌弃她,骂她“半圆门”、“破鞋”,但是丈夫却对她恩爱有加。她和丈夫生了仨闺女,后来丈夫死了,大闺女、二闺女也长大成家了,一个嫁在了油坊寨,一个嫁在了张公安寨,剩下正值花季的三闺女,托付给大闺女和二闺女呢,她都不太放心,就带到了二大爷家。三闺女不是二大娘来二大爷家的当天就来的,而是在二大娘来到二大爷家大约半个月之后才来的。

二大娘来时,二大爷还当着坝子生产队的队长。不久,公社在坝子村的西北角水洼子地上筹建砖瓦窑场,二大爷就被抽调到砖瓦窑场当场长了。晚上,二大爷一般回家里住,场里忙时偶尔也在场里住。白天,二大娘时不时地踮着小脚去砖瓦窑场看望二大爷。夫妻俩关系很好。二大爷的前妻持家甚严,她活着时,她的儿子鲁三从家里拿着半块馍出门跟小伙伴们玩儿,她总要跟出来,亲眼看着鲁三把手里的馍吃完了,她才放心地回家去。非但如此,她还整天价板着个脸,对谁也不热情,只跟自家人亲,为我们孩子们所不喜。新来的二大娘却颇为热情,对我们孩子们也是有说有笑的,我们都愿意跟这个二大娘亲近。况且她说话的声音是多么地温婉好听呀,她笑起来是多么地好看呀,她的牙齿是多么地细致整齐又洁白如玉呀。即使她不笑的时候,面目也是柔和的,嘴唇也是红润俏丽如菱角的。

有一天,二大娘从砖瓦窑场里回来,径直拐到我家里,告诉祖母说,她今儿个一大早去了砖瓦窑场,到场里时场里的人还未起床。因为是夏天,二大爷只穿了一条大裤衩在睡觉,浑身黑不溜秋的。他一旁的床上睡着场里的年轻会计小王,也是只穿了一条裤衩,浑身却雪白瘦削。一黑一白、一胖一瘦、一老一少对比鲜明。一个像休眠的团鱼,一个像打挺的鲤鱼。令人可笑的是,小王好似正做着仙梦,他的内裤鼓胀得老高,像搭起的帐篷一样。说到这里,二大娘笑了,笑声如银铃般动听。她笑着时,我发现她的脸庞上悄然起了一层红晕,一直红到耳根,似“春心萌动”。当时的年龄小小的我心里就想:人无论年纪多大,都是喜欢长得漂亮的异性的。后来我又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是随着年岁的增长没有年轻时那么强烈,自控力也比年轻时强大罢了。

二大娘的一生,见过大世面,受过罪,也享过福,可谓阅人无数。她来到俺村后,一心一意跟二大爷过日子,再也没有传出什么绯闻。后来她的眼睛做了白内障手术,平日里她戴着一副眼镜,更显得风韵十足,像女知识分子一样。实则她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有上过一天学,斗大的字也不识一升。

有一年的冬天,晚于二大爷走的二大娘也死了。鲁家备了棺材,在她仨闺女的张罗下,把二大娘和她的前夫埋葬在了一起。祖母说,你二大娘到老都干干净净的,身上连一丁点儿异味都没有。

愿二大娘安息!

红高粱

小时候,我的豫东老家广种高粱。初秋的原野上,到处都是绿油油的青纱帐,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显得既青春勃勃又无限神秘,诸多的小村庄皆笼罩在这如梦如幻的氛围里,要多美好有多美好,要多靓丽有多靓丽。可是,随着我年龄的增长,高粱的种植面积却是逐年减少,现如今已很难见到高粱的影子了,那梦幻般的海洋似的绿色再也看不到啦!那朝阳映照之下,红穗闪耀如同着火般的场景再也见不到啦!多么令人怅然若失啊!

高粱耐旱耐湿耐盐碱,就算土质再差,种上就能生长。明代《农政全书》就认为“北方不宜种麦禾者乃种此”,其抗灾荒能力特强,哪怕遇上水旱灾害,再惨都能长出点儿粮食来。所以虽说产量低点儿,味道差点儿,入口涩苦,喇嗓子,却旱涝保收,对于穷人家来说,高粱就是抗灾荒的救命粮。明清年间中国蒸馏酒技术日益成熟,高粱由早先的保命口粮和牲畜饲料变成了酿酒的热门原料。清代民间饮酒,也是“酒多高粱”。晚清年间,河南多地州县也是大种高粱,考城县(现为兰考县)的高粱每年收获时“堆集街满”,还出现了“红高粱”“白高粱”“黑高粱”等各类品种。改革开放后,昔日“大种高粱”的东北华北地区,高粱种植面积也大幅缩减。“高粱地消失”“没人种高粱”的一幕,是最近三十年北方各省农村的常见景象。为什么没人种?各种因素很多,最关键的一条,还是国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与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高粱本身就不再是主粮,而中国老百姓的饮食里,肉蛋菜的比重也是年年增长,高粱已不是当年的“救命粮”,地位早已边缘化。种植面积与产量,自然也一度年年锐减。我查阅资料,自2011年起,高粱的“角色”,却又有了新的变化。别看不再是主粮,可高粱在酿酒、点心等领域,依然有着重要作用,高梁的需求量悄然激增,偏偏国内产量又不足。于是,中国的高粱进口量便一度飙升。到了2018年,昔日公认“种高粱大户”的华北地区,高粱产量已被西南地区反超,在西南西北地区,高粱产业成了特色产业,甚至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有一年,一个骇人的传闻在我老家方圆几十个村庄里扩散:据说有人在高粱地里看见了狼,俩眼睛灯盏似地发着绿光。而且越传越奇,似乎是有人看见了两匹狼,还流传某村的一个人去地里薅草,就被狼咬伤了,幸亏逃得快,才捡了一条命。一时间,人心惶惶,家家户户天不黑就关门闭户。白天大人们不敢一个人下地干活,只好相互结伴。我们小孩子上学放学都是成群结队来去,不敢一个人单独行走,更不敢玩捉迷藏的游戏啦。万一正玩时,窜出一匹狼,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过了许久,从初秋到秋收,从碧绿的青纱帐到高粱叶子变黄直至砍伐完毕,庄稼人面对空荡荡的田野,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我那时的心中倒有一个小小的秘密,我希望能见到狼,与狼对视,然后跑掉。一天中午放学后,我专门磨叽了一会儿,才走出了校门。结果可想而知,我掉了队,孤零零一个人往家里走。葡萄架小学离我家坝子村有二里路,路两旁尽是比人还高的高粱地,风吹过,高粱地里沙啦啦响,听着就令人头皮发麻。我折了一根柳木棍子,掂在手里,为自己壮胆,边走边机警地巡睃着路的两侧,如临大敌。走进村庄东头,及至安安全全地进了村庄,也没有发生什么异常,可谓虚惊一场。现在回想起来,却颇感兴味,可当时的自己是多么地紧张呀,两手都攥出了汗哩。

唉唉,现今的我呵,是多么地怀念故乡的红高粱,多么地怀念那段传闻有狼的日子呀,那段日子是多么地惊惶而有趣哟!如果岁月能够倒流,我希望自己回到童年和少年的时光里,像小英雄雨来和小兵张嘎一样,为保护乡亲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手握猎枪,在众人所说的狼出没的地方,站岗巡逻,发现狼,击毙狼。写到这里,我又非常非常地想念狼了,可豫东老家的青纱帐里终究是没有狼。何况而今的故乡,早已没有了青纱帐,想见到狼,更加难乎其难啦。

什么时候,故乡的大地上再重新种上红高粱,长出那魅力无穷的青纱帐啊?

人造肉

你吃过人造肉吗?在我的豫东兰考老家,它可是一种美食呢。

人们普遍嗜食肉,在生活还没有十分富裕的情况下,在肉食还不能敞开满足的情况下,聪明的人们发明了一种“肉”,它就是“人造肉”。这种人造肉不是腐竹,也不是豆皮、千张,它的制作方法跟腐竹、豆皮、千张的制作方法完全不一样,口感和味道与腐竹、豆皮、千张的口感和味道也不一样,它属于一种膨化食品。大豆榨完油之后,剩下的“豆渣”就是制作人造肉的材料,需要用专用的机器进行加热膨化才能做出来。别看它原料比较廉价,蛋白质含量却非常高,脂肪还低,所以也被称为蛋白肉,物美价廉的好东西,关键是味道还很好,炒着吃最香,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它在我老家那里已经售卖至少四十年以上,至今仍有很好的市场,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喜欢吃它。每有红白喜事,它是众多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总是被人们很快吃完,有的小孩子连盘子里的菜汤都喝个净光。

人造肉不但炒着好吃,烧咸汤或做胡辣汤时,锅里丢上一把,汤熟,别有一番味道,油香醇厚,芳气四溢,令人胃口大开,大快朵颐。我的祖母、母亲都是炒人造肉和烧人造肉咸汤、人造肉胡辣汤的好手,我成家立业之后,尝试着用人造肉炒菜和烧汤,做了许多次,但均做不出祖母与母亲用人造肉所做的那种味道。斯人已去,只能空空怀想矣!

人造肉可不是想吃就吃的,除了偶尔坐桌时吃上一叨两叨外,平时是难得吃上的。每家每户只有逢年过节时才称上几斤,珍惜地悬挂在屋梁上,来客时就掰下几叶先行浸泡,为炒菜或是烧汤备用。有许多次,我望梁兴叹,期盼着什么时候能再吃上一顿人造肉。

犹记得,祖母领着我去前白楼的老姥娘家去吃席,因席间没有上人造肉,我还曾为之闹情绪哩。

犹记得,母亲领着我去老君营的姥娘家吊唁,为那盘人造肉菜,我还跟同桌吃饭的姨兄弟发生过争执咧,因为那个姨兄弟用双手罩住盛人造肉的盘子不让他人吃呀。记得去年春节,那个姨兄弟来我家走亲戚,忆及此事,我和姨兄弟都为争抢那盘人造肉菜而开怀大笑呢。笑过之后,我对姨兄弟说,今天中午我给你炒人造肉吃,让你尝尝我的手艺。我当真炒了一大盘子,我同姨兄弟喝着小酒,品尝着人造肉菜,融融的亲情弥满了餐厅,驱散了寒冷。

有一年我去西安,给天添置业有限公司李秉钧董事长带去了一包家乡特产人造肉,他不知何物,经我解释后他欣然笑纳。晚餐时,他专门吩咐厨师清炒了一盘人造肉,食之,赞不绝口。

现今,生活富裕了,乡亲们想什么时候吃人造肉就什么时候吃,想怎样吃就怎样吃。

人造肉,是老家人“变废为宝”的一种食材。它不登大雅之堂,却时常摆上乡亲们的饭桌;它绝不华丽名贵,却营养异常丰富;它不事张扬,不扭捏作态,不搔首弄姿,如相貌古朴却默默奉献的猕猴桃;它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畏将来,永远与家乡父老的日常生活连在一起。

赞美且难忘你啊,家乡的美食——人造肉!

","gnid":"922749a280ca95606","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34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9734e414cb93017.jpg","width":"517"}]}],"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706075367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fc3ea1f604a3b2ea0ea1a00e2bb2d6a9","redirect":0,"rptid":"5aaa28fd211f0a63","rss_ext":[],"s":"t","src":"看兰考","tag":[{"clk":"kculture_1:故乡","k":"故乡","u":""}],"title":"【散文】 张绍广/故乡记忆

邴帝狭5113人流后十多天一直不断有恶露,是否正常 - 产科 - 复禾健康问答
瞿佳袁13928742195 ______ 【獾油的功用主治】治中气不足,子宫脱垂,咳血,痔疮,疳疮,疥癣,白秃,烫伤,冻疮.

邴帝狭5113獾子油治什么病 -
瞿佳袁13928742195 ______ 可治烫伤,烧伤,非常的有效!直接涂抹即可! 獾子油是由獾子的脂肪提取的油脂. 獾子,又称狗獾、猪獾,食肉目,鼬科物种.体形粗实肥大,体重约10至12公斤,体长500至700毫米,尾长150至200毫米.四肢短,耳壳短圆,眼小鼻尖,...

邴帝狭5113獾子油治什么病 -
瞿佳袁13928742195 ______ 烧烫伤

邴帝狭5113獾猪油可以治什么病 -
瞿佳袁13928742195 ______ 獾猪油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治疗烫伤的外用药!内服主治烧、烫、冻伤、疥癣、痔疮、大便燥结等症.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