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罗斯福怎么去世的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7-09

1945年初,二战尚未结束,英美苏三巨头就急着瓜分世界。

罗斯福当时心脑血管疾病严重,不宜操劳,英美认为可以就近在北非甚至欧洲开会。但苏联却表态不去这些地方,斯大林坚决要求在苏联开会,而这个提议的目的就是“折腾”罗斯福。

无奈之下,罗斯福从美国出发,换轮船和飞机,舟车劳顿半个月到了克里米亚的雅尔塔,到场后就剩半条命了。

苏联以开会为理由“消耗”罗斯福,出这个毒计的人叫葛罗米柯,是当时苏联的驻美大使。就是这次雅尔塔会议,让罗斯福耗干了生命最后的力量,他回国没几天就去世了。

葛罗米柯,从斯大林时代起他就是苏联外交第一人,西方评价他:“他的一切工作都为苏联考虑,不惜代价,不计后果。”

葛罗米柯曾在联合国当了多年代表,每次在联合国开会,他遇到西方提案都是摇头,所以葛罗米柯在后世有个响亮的外号叫“Mr.No”。

中苏对峙时代,葛罗米柯也常和中国驻苏大使吵架,搞得非常不愉快。

但葛罗米柯的能力确实在国际外交界数一数二,他博闻强记,对任何问题对答如流;他善于演讲,能随便进行一两小时的演讲,而且脸不红,气不喘。

美国人虽然讨厌葛罗米柯,但见到他也客客气气的,甚至称他是东方外交的第一号人物。

那么,葛罗米柯是个怎样的人?他在几十年职业生涯里有什么“高光”表现?后世又是怎么评价他的呢?

【一】

苏联外交青黄不接,葛罗米柯幸运上位

安德烈.葛罗米柯,这个绕口名字对大多数人都很陌生。这也难怪,以僵硬和强势著称的苏联外交团队,很少有人被后世称赞,所以苏联外交精英的名字都不太出名。

葛罗米柯在二战后当过两年苏联驻联合国代表,他以强硬的态度否定西方提出的集体裁军建议,连续否决了40多次,所以被戏称为“Mr.No”。

在整个苏联外交历史上,这位Mr.No的名声盖过所有人,成为苏式外交的代表人物。

从这个外号,我们能看出葛罗米柯的强硬态度,但其实这种态度不光属于他,而是属于整个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外交人员。

在那个时代,任何对外示好都是“毁灭性的”,回国就会受到内务部的秘密调查,轻则撤职,重则去西伯利亚“挂职”。

曾几何时,外交是间谍渗透的重灾区。所以在斯大林眼里,只有极少数脑子聪明、外表端正、出身干净的人能干外交,而葛罗米柯则是佼佼者。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葛罗米柯,1909年出生在白俄罗斯,家族是普通农户。葛罗米柯的家庭很幸福,父亲是沙俄老兵,母亲是虔诚的东正教徒,品行端正,名声很好。

葛罗米柯童年时和沙俄境内大部分农村儿童一样,接受教堂的识字教育,然后主业是帮农、帮工,是家里的小劳动力。

但在葛罗米柯上小学时,沙俄帝国灭亡了,苏维埃俄国继承了沙俄的版图。

苏维埃红军用了4年平定天下,随后政府开始普及教育,培养新价值观。葛罗米柯在新式小学里受了教育,并顺利考上中学,他文理科都很优秀,是老师眼里的可造之材。

1931年,22岁的葛罗米柯在大学里加入苏联共产党,当时他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农业专科就读,后因成绩优秀被推荐到莫斯科交流。

一个农学生,本应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当个技术员或者公社干部,但葛罗米柯却在莫斯科阴差阳错地进入“列宁经济学研究学院”深造。

1936年,葛罗米柯从研究学院毕业,被分配到一家经济杂志当编辑。

在莫斯科的生活总比白俄罗斯农村要好,葛罗米柯本想就这么在莫斯科混下去,但在1939年,他被提拔到了外交委员会。

这一步跨得确实太大,几乎无法做合理的解释,葛罗米柯在自己的回忆录都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被调入外交部,可能是运气比较好吧。”

很多人奇怪,主管苏联外交的莫洛托夫为什么不提拔手下,或者从外交学院招人呢?

答案是他没人可用。

苏联当时刚经过漫长的内部“大淘汰”,没了几十万人,军队、文艺界、外交界都惨遭清洗,很多原来的外交人才被放逐或处决。

这个时候的苏联外长莫托洛夫几乎是光杆司令,只能从下面跨界提拔人才。于是乎,在白俄罗斯学农业的葛罗米柯,才阴差阳错进入了苏联外交部,在三年后当了驻美使馆参赞。

【二】

反西方不遗余力,人送外号“Mr.No”

葛罗米柯有个突出特点,就是英语优秀。英国的外交官回忆,此人能大段大段背诵莎士比亚的剧作和诗文,其记忆力相当惊人。

语言工作学的好,这是葛罗米柯平步青云的第一因素。

众所周知,斯大林同志是个强势而睿智的人,他最讨厌蠢人,所以他对纸质报告、口头报告的内容都有严格要求,没有废话,没有套话,直插要点并给出建议是最基本的要求。

苏联政府内很多官员为此焦头烂额,但葛罗米柯却各种报告信手拈来,任何问题对答如流,所以他深受斯大林的喜爱,领袖亲自嘱咐莫洛托夫要好好培养这个年轻人。

1939年,葛罗米柯带着家眷来到美国当使馆参赞,当时二战的阴霾已经笼罩了欧洲,苏德虽然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但苏联还是害怕德国会挥师东进。

苏联驻美大使的任务,就是从美国国内打听有关德国的情报,并将其送往国内。他们还要时刻关注美国政府和军队的反应,试探他们对欧洲战争的态度。

1941年夏天,德国入侵苏联,二战最惨烈的苏德战争爆发。苏德双方在东欧掀起了惨烈的攻坚战,最终是苏联人用巨大的牺牲扛下了纳粹德军的冲击。

1943年,苏德战争到了最关键的相持期,葛罗米柯被升为苏联驻美大使,他的任务就是从罗斯福手里要物资。

葛罗米柯是个强势的人,他既要物资,还不能显示出“求美国帮助”的态度,他要让美国人觉得“援助苏联是义务,不然会有严重的后果。”

葛罗米柯和罗斯福很熟,罗斯福的内阁也常和葛罗米柯开会,美国人普遍认为这位大使严肃而古板,和他上司莫洛托夫一样,两人不说除了工作以外的任何问题。

而葛罗米柯作为一个苏联人,在酒会上居然也从不喝酒,满嘴都是国家和领袖,简直是个机器人。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罗斯福拖着病体跨越半个地球去开会,连阅兵式都差点坚持不下来。回去两个月后,罗斯福就死于脑溢血。

然而,让罗斯福来克里米亚开会,就是葛罗米柯的毒计。

葛罗米柯认为,连任四届的罗斯福会是战后世界的第一领袖,这对苏联非常不利。他也知道罗斯福身体差,所以给斯大林在地球另一端开会的建议。

结果显而易见,罗斯福开会开到一半就病倒了,无法继续谈判,只能劝告英国接受苏联的提议,葛罗米柯的计划取得了成功。

二战之后,各国在美国旧金山建立联合国,葛罗米柯作为驻美大使近水楼台先得月,在战后当了三年美国驻联合国代表。

至于战后,全球各大国都在裁军,但苏联却迟迟不肯裁军。

短短2年里,葛罗米柯就给联合国裁军提案投了40多次反对票,平均每个月两三次,逼得西方人称他为“Mr.No”。

而葛罗米柯的风格就是强硬,不多解释,也不多听别人解释,不就是不,没有余地。

这种风格是斯大林式外交的特点,影响了后来冷战时期的苏联,甚至俄罗斯的外交方式。现在我们说的“俄式外交”,起点就在这儿。

【三】

“他是天才,也是混蛋”

50年代初,斯大林去世,苏联内部开始洗牌。

葛罗米柯因为能力突出,很快又受到新任领袖赫鲁晓夫的器重,顶替前任莫洛托夫担任苏联外交部长,这一当就是近30年。

葛罗米柯上台的前10年是最“充实”的,他经历了中苏蜜月期,以及紧接着而来的中苏交恶;遇到了苏联和南斯拉夫的恩断义绝,还有1962年差点毁灭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

在古巴导弹危机后,作为“美国通”的葛罗米柯,就负责和肯尼迪谈判。

当时,肯尼迪大骂葛罗米柯是:“一个睁眼说瞎话的天才,一个满嘴谎话的俄国混蛋。”

因为葛罗米柯完全不承认苏联在古巴有导弹基地,哪怕肯尼迪说我们已经拍到了照片,葛罗米柯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只是说“这不可能”。

这就是葛罗米柯的外交风格,他出了名的软硬不吃,油盐不进,和他交流是一种“折磨”。

被这样折磨过的,还有新中国驻苏联的外交人员,根据曾担任驻苏使馆随员的著名外交官李景贤回忆,和葛罗米柯见面、开会,都是折磨。

葛罗米柯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和中国大使以及工作人员见面时,往往一次开会一小时,几乎全程听他演讲,中国人插不进几句话。

在外交中,葛罗米柯总是以“教训”的口气来和中国代表说话。

在涉及外交、军事的敏感问题上,例如和美国接触、或中苏在越南问题上的冲突,他总是让苏联站在道义高度,批评中国政府的决策。

中国代表争辩几句,葛罗米柯就送客,而且从来都是送到办公室门口而已,很没礼貌。

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勃列日涅夫主动缓和和中国的关系,葛罗米柯才“软”了下来。他不再给中国朋友“上课”,而且每次送客会送到电梯。

总的来说,葛罗米柯是苏联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外长,从1957年上台,一直干到1985年,横跨苏联四代领导人,“折磨”过9任美国总统。

他见证了苏联的强大,强大到打败纳粹德国,并在冷战里影响半个地球,甚至在70年代几乎压倒美国。

但从80年代开始,苏联的实力一天不如一天,这种硬实力的垮塌,不是外交或者政治运作能改变的。

1985年,葛罗米柯推荐戈尔巴乔夫当党的书记。他本希望戈尔巴乔夫能把苏联带出低谷,但没想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越改越糟糕,最终甚至搞垮了苏联。

葛罗米柯是“幸运”的,见证过苏联强盛的他,最终没看到苏联解体的那天——1987年,葛罗米柯因为身体原因辞职,两年后去世。

作为苏联一代外交巨人,他的葬礼非常隆重,不亚于苏联的前几个领袖,俄罗斯政府后来也发行过邮票纪念葛罗米柯。

美国人对这位对手也很尊重,里根政府发来唁电,细数了他和历任美国总统的来往,肯定了葛罗米柯为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包括二战的胜利,以及在1984年推定美苏削减中程导弹。

作为俄罗斯外交的标志人物,拉夫罗夫等人的前辈老师,葛罗米柯的外交风格也许有争议,但他在国家利益问题上寸步不让,奋不顾身,这一点是值得后辈们学习的。

","gnid":"9f5b98cdaf839b1ad","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74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6db633234ad2f0c.png","width":1056},{"desc":"","height":"123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20a9d4e43274046.jpg","width":"982"},{"desc":"","height":63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a2fb66cf8cf44a5.jpg","width":964},{"desc":"","height":89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733cd7ff82a1109.jpg","width":1280},{"desc":"","height":"81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70616bcf3f8e388.jpg","width":"1388"},{"desc":"","height":"77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47d61937053f5a7.jpg","width":"1152"},{"desc":"","height":"62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3c1f698776c3937.png","width":"941"},{"desc":"","height":"83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56cd0f9018bfb1d.png","width":"1070"},{"desc":"","height":"88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bb49f8b6a01b90d.png","width":"1484"},{"desc":"","height":"87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6b53cdf0408eed6.jpg","width":"1310"},{"desc":"","height":"52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ec8ec23d7d06783.png","width":"992"},{"desc":"","height":"90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8c7a10ee79b26c6.png","width":"1218"},{"desc":"","height":"87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a257741a82dccce.png","width":"1321"}]}],"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704625707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7ad302d821d02e52361ac184d7066e72","redirect":0,"rptid":"f8dc7d5f4b74fffb","rss_ext":[],"s":"t","src":"坤七说史","tag":[{"clk":"khistory_1:美国总统","k":"美国总统","u":""},{"clk":"khistory_1:罗斯福","k":"罗斯福","u":""},{"clk":"khistory_1:苏联","k":"苏联","u":""}],"title":"葛罗米柯:任苏联外长30年,献计耗死罗斯福,折磨过9任美国总统

蒯贡秋1330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生平
太贴支17391954651 ______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人称小罗斯福; 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美国政治家,民主党人.1932年当选第32任美国总统,...

蒯贡秋1330刚才看《东方战场》的61集,剧中罗斯福正在欣赏邮票,突然翻出一个东西并看了,怎么就突然死了呢? -
太贴支17391954651 ______ 罗斯福死于扩散至脑部的癌症.他那里面在追忆过去看照片的时候偶然死亡了,跟看照片没什么大关系.剧里面演的他突然头痛,头晕之后就死了,是因为癌细胞扩散到脑部.

蒯贡秋1330埃莉诺*罗斯福什么时候,在哪死的? -
太贴支17391954651 ______ 安娜·埃莉诺·罗斯福于1962年11月7日因白血病在纽约逝世,时年78岁.

蒯贡秋1330罗斯福死的那个月,太阳的直射点在哪个半球? -
太贴支17391954651 ______[答案] 富兰克林罗斯福死于1945年4月12日,直射北半球. 有很多个罗斯福的.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