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老亨利结局为什么杀人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7-23

       1937年10月27日,为庆祝内务人民委员部成立20周年,苏联高层在莫斯科大剧院举办了一场盛大庆典,内务部领导人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若夫迎来了他人生中的最高光时刻。
       他与最高领袖斯大林同志的巨幅肖像被并排着高高挂起,周围有无数鲜花簇拥,俨然如苏联二号人物。人们争先恐后地向他致以敬意,主持人米高扬卑微地称赞道:
       “我们都应学习叶若夫同志不断向斯大林同志看齐的精神……”
       冷酷无情的叶若夫显然被迷晕了,他一脸羞涩地沉浸于众人的膜拜中,却在不经意间犯了个可怕的错误:他理所当然地肯定了自己的“功劳”,甚至都忘了谦虚地美言两句自己的主子。


       不可否认,混职场有时情商比能力更重要,显然,叶若夫就是一个毫无情商之人。看此人的生平,笔者甚至以为,
       老谋深算的斯大林可能专门挑了个这种层次的人,就是为了方便用后即弃。
       根据沙俄时代圣彼得堡帝国警察局档案,斯大林的真实身高是1.62米。而从两人两人同框的照片来看,叶若夫几乎比斯大林矮了一个头。或许是身材瘦弱矮小,叶若夫小时候比较内向,不喜欢跟小伙伴玩耍。他着迷于一种残忍的游戏:
       把浸满煤油的布条绑在小动物的尾巴上然后点燃,看着小动物发狂似的奔跑,最后被被火焰吞噬
       。
       然而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如此腹黑冷血的人,政治生涯初期居然是公认的“老好人”,以“温和善良”颇受同僚好评。有一位苏联诗人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此人,
       断言到“绝不会有人讨厌叶若夫”,称赞他做事懂分寸,富有同情心
       。
       更讽刺的是,布哈林对叶若夫工作作风的评价,除老实干练外,重点强调的居然是“颇具民主作风”。


       1935年以前,叶若夫还是个小角色,他能发迹完全是运气好,撞到了好时候。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那场政治灾难,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但客观来说,它却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彼时的苏联内部成分非常复杂,高层更是山头林立,互相倾轧,几乎所有的政策都会被当成各大势力间争权夺势的阵地。
       无论是哪位实权大佬,想要打造以自己为领导的政治秩序,用强硬乃至极端的政治手段清除掉所有政治对手,这其实是符合逻辑的。
       真正不合逻辑的,是斯大林坐上头把交椅初期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简直令人眼界大开。
       举个例子:
       当时,苏联高层狠抓工业生产,意图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然而有工人被逮到消极怠工,受到的处罚不是“上班摸鱼”,而是“内贼”、“破坏分子”
       。
       相关部门是这样解释的:一个工人怠工一天,可能只是少生产几个零件,但一年下来少生产的零件,加起来就够国家损失几辆甚至几十辆拖拉机了。若是十个、一百个工人暗中商量好一块做这种事,那还了得?于是,怠工的工人一定是“破坏分子”。
       别看这股风气歪,却是当时苏联内务部门鉴定一个人是好是坏的“指导标准”。1930年8月初,斯大林在写给副手莫洛托夫的信件中着重强调了这一点,要求将这一标准刊登在各大报刊上。鲜为人知的是,
       彼时主导“狠抓内部破坏分子”工作的还不是内务人民委员部,而是苏联最为机密且隐蔽的精英情报机构——苏军总参谋部4部,也就是一些文献中偶尔提到的“格帕乌”
       。
       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斯大林不够信任内务部;具体点说,这是他与当时的内务部领导人亨利希·格利戈里耶维奇·亚戈达的“私人恩怨”。


       历史上,亚戈达并不是什么好角色,他是政治运动的发起者,抓人文件看也不看,直接就签字。然而身为捷尔任斯基的弟子,几位被特意培养的接班人之一,亚戈达却又潜意识地恪守原则。虽然抓人痛快,但在定罪时却又讲求证据确凿,甚至还释放了不少人。
       最戳顶头上司底线的是,
       斯大林急于扫清的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二人,亚戈达大张旗鼓地审了半天,最后居然只给了十年有期徒刑
       。
       斯大林不是没给过机会,常常在各种会议上敲打,亚戈达却倔强地维持“处决”与“保护”之间的平衡,重审轻判。如此“不长眼”的做法终于惹怒了领导,
       1936年9月25日,苏联高层在文件中指责内务部未能完成任务,白白浪费了4年。
       次日,亚戈达就被剥夺权力,于6个月后被处决。
       他临死前还“执迷不悟”,多次请求面见最高领导人,得知翻身无望后绝望感叹:自己赴汤蹈火,最后却什么都没捞到。
       不难想象,在选择新任内务部长时,斯大林应该主要考虑三点:
       听话“踏实”,干活“效率”,还不能太有主张
       。尤其是后者:继任者不能有太过强大的政治根基,要像一张白纸,这意味着人选要从核心权力圈边缘找起。于是,在圈子里颇受好评、符合全部期待的叶若夫就进入了最高领导人的法眼。
       经过几轮火箭般的晋升,1936年9月26日,叶若夫被提拔为内务人民委员部新任部长,同时接管被称为“锄奸局”的苏联决策委员会。
       上任伊始,叶若夫就向高层纳了一份投名状。
       刚进入政治机关工作时,他遇到了一位非常好心的领导。后者见小同志又瘦又小,笑起来还很腼腆,便在工作和生活上非常照顾。
       那会儿叶若夫的薪水不多,老领导便隔三差五就邀请他去自己家里改善一顿伙食。领导的妻子还亲切地称叶若夫是“小麻雀”,简直把他当成了自己儿子。
       怎料叶若夫得势后,居然第一时间捏造了一份老领导的材料,下令将其捉拿归案。签署逮捕命令时,他还特意提醒执行人员,要把老领导的夫人也抓来。结果夫妻二人在饱受拷打后双双被枪毙。


       这一下,再也没人敢说叶若夫平和善良、工作颇具民主作风了,他的小人嘴脸暴露无遗。小人得志嘛,做点出格的事也不难理解。但斯大林很快就意识到,自己想找把趁手的枪,谁料找来的却是个十足的恶棍。
       苏联高层的打击是有倾向性的,而叶若夫则是“无差别打击”。他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惊世骇俗”的大事,就是先对自己最亲密的下属搞了一轮自我清洗:
       1936年底,苏联国家安全部门约1/5的工作人员被处决,2.5万人罹难,前几任内务部一把手的部下全军覆没。接下来的一年里,因他签字而被捕的苏联公民多达150万。
       他的“工作效率”可怕到了何种程度?1937年10月~12月,内务部捣毁了一个名叫“俄罗斯全体军人联合会”的政治团体,共掌握了786名成员的名字。12月13日,苏联高层作出指示:全部逮捕;15日,叶若夫在文件下方添了一句话:已全部处决。
       此人还有一手“钓鱼”的绝活,例如在一次工作汇报时,叶若夫宣布“近几个月轻工业部门和教育部门分别有141人和228人被定罪”,如果此时不立马质疑“轻工业部门抓少了”,或是表现得不够激烈,那么你的名字恐怕也很快被写进叶若夫逮捕文件。
       1937年中下旬,叶若夫的权势抵达顶峰,在内务人民委员部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庆典上,他忘乎所以地享受着别人对自己的膜拜。
       此时,随着效果已达最高领导人预期,这场政治运动无疑已接近尾声,头脑简单的叶若夫还在期待着后面的论功行赏,怎会预见自己兔死狗烹的结局?


       在随后的几次重要会议上,苏联高层突然变了风向,反过头来质疑内务部工作有些矫枉过正。可惜叶若夫太过沉浸于屠戮为自己带来的权势中,领导要他收手,他反而更加卖力地杀人。
       1937年以后,斯大林也开始显露自己的担忧。在一次工作汇报时,听过叶若夫的报告,斯大林问道:“怎么能处决这么多人?”叶若夫给出的回答令众多与会者噤若寒蝉,他说:
       一切都是按照您的指示进行的。
       斯大林很尴尬,只好阴恻恻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您看,这就是我们的干部。
       于是,当政治目的达成后,毫无政治头脑与情商的叶若夫失去了价值,成为高层的弃子。在叶若夫担任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一把手最后一年多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被调入内部系统,短短几个月内接连晋升,半年后就成为内务部二号实权人物——这一切与叶若夫当年的经历如出一辙,历史恍如重演。


       不同的是,叶若夫接到的“圣旨”是毁灭,而这个名叫贝利亚的年轻人恰恰相反,苏联高层希望他结束这场政治灾难。
       贝利亚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在斯大林去世前,他从未展露过野心。纵使与叶若夫一样身负骂名,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再或许贝利亚本身是个恶魔,但他扮演的角色,却是那个疯狂年代的“救世主”。

","gnid":"971e99a5f478fa0e1","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34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256297e4de62227.jpg","width":"640"},{"desc":"","height":"27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cc4df5c30ee5222.jpg","width":"640"},{"desc":"","height":"37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a529867a6c55899.jpg","width":"640"},{"desc":"","height":"44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76fb7e6b96e135b.jpg","width":"640"},{"desc":"","height":"46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69d13fdbde3dab9.jpg","width":"640"},{"desc":"","height":"43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f95b0f46e83ed6d.jpg","width":"640"}]}],"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711886153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84b16bf77e77e96cd1f8fc40a40ac91a","redirect":0,"rptid":"89853f72044bdf88","rss_ext":[],"s":"t","src":"DADA说娱乐","tag":[{"clk":"khistory_1:斯大林","k":"斯大林","u":""}],"title":"斯大林指责内务部杀人过多,叶若夫当众反怼:不是您的命令吗?

贾杜伟4620亨利的罪行的剧情简介 -
郦韩邢19888463729 ______ 亨利是一个在纽约州水牛城的高速公路上工作的收费员,他总是在夜晚工作.看上去亨利生活的毫无目的也毫无野心.梦想是一个和他不沾边的词汇.一天早上,他被一个电话吵醒,正是这个电话成了他生活的转折.他的老同学以打棒球为名,...

贾杜伟4620一部主人公叫亨利的杀手,杀人技术很是高超,后来他教会另一个人杀人,他们一起杀人,后来亨利被老板追杀 -
郦韩邢19888463729 ______ 杰森斯坦森,《机械师》.

贾杜伟4620尤里.纳吉宾式的结局和欧.亨利式结局分别制的什么 -
郦韩邢19888463729 ______ 哈哈,楼主看《平凡的世界》了吧.欧亨利的作品向来以构思新颖著称,常有出人意料的结局,但又引人深思,含义深远隽永,比如《最后一片叶子》,《麦琪的礼物》等.在《平凡的世界》中这就指孙少平直到赶到他与田晓霞见面地点前心中...

贾杜伟4620什么是欧.亨利式的结尾? -
郦韩邢19888463729 ______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最后在结尾处出现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称奇. 欧.亨利的名作《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 读一下就明白了,文章不长,不用太多的时间就能感受到被誉为“美国的莫泊桑”的大师级的水平

贾杜伟4620“欧·亨利式的结局”是指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结局 -
郦韩邢19888463729 ______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贾杜伟4620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 -
郦韩邢19888463729 ______ 不知你说的是哪篇小说.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美生活为对象.小说的主人公大多是一些人小物,充满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物的同情,尽管欧·亨利对于社会现状总有不满,可他也没有放弃希望,因此,悲惨的故事和人物总会有一个相对比较好的结局,也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微笑里的辛酸,讽刺里的悲哀和无可奈何.

贾杜伟4620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幽默家的自白观后感
郦韩邢19888463729 ______ 在欧·亨利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最真实的生活,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欧·亨利为美国的短篇小说开创出一个新时代.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会使人“感到在情理之中,又在...

贾杜伟4620黑手党二亨利怎么死的?
郦韩邢19888463729 ______ 因为他和FBI有关系,中国帮叫了十来个人将亨利乱刀砍死,尸横街头

贾杜伟4620欧 亨利 的"小说的意外结局"使人怎么了啊?
郦韩邢19888463729 ______ 所谓“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结尾艺术,在欧·亨利式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

贾杜伟4620欧亨利式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
郦韩邢19888463729 ______[答案]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从各个角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黑暗,描写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苦痛,颂扬了他们的真诚爱情和友谊、自我牺牲的高尚行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他小说的结尾采取喜剧的形式,表达深刻...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