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钱江潮视频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21

【导读】良渚文化在2019年7月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关于它为何突然消失,也众说纷纭:有战争说,有洪水说,有台风说。在申遗成功三周年之际,良渚古城发现者、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刘斌新著 《寻找失落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记》于今年7月出版,其中详细解析消失的原因,讲堂获权编摘其中章节。

本周六下午(24日),159-3《5000年前:中华大地的早期文明》邀请刘斌、韩建业、贾笑冰同台讲述5000年前的故事(见文末链接),欢迎有兴趣者报名参加。

今年7月10日上午,“推进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深化考古成果转化”座谈会暨《寻找失落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记》新书发布会隆重举办

文首照片为作者刘斌发言 摄影 均为朱于心  源自浙江古籍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良渚文化从距今约5300—4300 年,经历了将近1000 年的稳定发展,那是一个风调雨顺、生活富足、社会井然有序的神话般的时代。从余杭玉架山遗址的环壕聚落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由6个环壕组成的小小村落,每一个环壕内都有从良渚文化早期到晚期的墓葬,良渚早期不仅城市的规划井然有序,反山、瑶山等贵族墓地,也反映了早期集体化的统治集团,规范化的管理与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

距今4300年龙山时代来临前,良渚晚期社会动荡,南北融合增加

良渚晚期,这里几乎处于一种无政府的状态,城墙上住满了人,他们随意地往河里倾倒垃圾。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晚期及龙山时代,水灾气候增加,良渚一带的环境逐渐沼泽化,许多良渚时期低洼地区的稻田被淹没,气候环境的多变,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在良渚之后,种植类型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良渚时期发达的石镰等农业工具,在钱山漾与广富林文化中比较少见,适合采穗的半圆形石刀在遗址中出土较多。

 挖掘发现,北墙东门(火溪塘)边上被垃圾填满

这一切好像都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大约在距今4300年左右,良渚王国的圣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许是王都迁徙了,也许还有我们无法猜测的原因。一段有关蚩尤部族传说的历史,为我们理解那个年代的故事,提供了一种想象的空间。据《史记》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我们无法将良渚文化与蚩尤部族完全地对等,但蚩尤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可推理的想象空间,良渚的玉器何以会散落在陕北呢?或许是他们跟随蚩尤逐鹿中原并沙场战败。随着被遣散发落,他们所拥有的玉琮也便出现在了远隔数千里的延安芦山峁遗址和榆林神木石峁古城遗址。

距今约4300 年前后,中国迎来了龙山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圈进一步扩大,许多共同的文化现象在更大的范围里出现。不仅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自身的文化交流加强,中国南北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范围也进一步加大。

 良渚文化晚期不同类型的鼎与袋足鬶

在浙江南部的遂昌好川遗址和温州老鼠山遗址,都发现了与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一样的台形玉片,好川文化与良渚文化晚期的大镂孔豆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豆有着很高的相似性。而良渚文化晚期开始出现的袋足鬶,在进入龙山之初,由敞口演变为捏流,而且逐渐朝着细高颈方向发展,成为一种很具特征的时代标志和文化因素的标志,在黄淮和长江下游地区都普遍存在。

总之在大洪水到来之前,在良渚古城消失之前,这里的文化面貌已经发生了改变,新时代已经来临了。

 距今4 1 0 0 年左右,持续洪灾来临,良渚消失在汪洋之中

距今约4200 年前,一场世界性的灾变改变了许多文明的方向。据近年来国际古气候学家们研究,距今4200 年被定为晚全新世梅加拉亚期的起点,地质学家们通过对全球各地的洞穴石笋、湖泊沉积、海洋沉积、泥炭、黄土等沉积物的分析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在距今4200 年前出现了持续强烈的变冷变干状态。这场气候突变,导致了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苏美尔等文明的崩溃。

而此时正值中国的龙山时代,多变干冷的气候,导致社会的动荡和北方民族的南下。表现在长江下游的考古学文化上,则正是钱山漾与广富林文化取代良渚文化的时期。在浙江临平茅山遗址中,我们可以看到良渚时期规范种植的水稻田,在这个时期已经处于没有田埂的荒废状态,农具中大量出现的半月形石刀取代石镰的现象,也似乎反映了从根部收割到采摘稻穗的农业退化。

 距今4000年前后,持续变冷变干状态一场大寒冷来袭,使得不少古文明中断。来自159-1嘉宾吕厚远PPT

随着龙山时代的到来,在文化面貌变化的表象后面,反映了大范围社会的变革。黄河流域中原社会力量不断壮大,最终形成了炎黄集团。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没能像崧泽时代晚期那样最终取得与北方抗争的胜利。随着代表社会上层的玉器的四散,我们似乎看到了那个曾经辉煌的王国的分崩瓦解。在群龙无首的混乱生活中,在持续干旱的天灾之后,一场持续的洪灾降临了。良渚古城在距今4100 年左右,消失在了一片汪洋之中。

洪水之后,这里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良渚这片神奇的土地,在洪荒之中一直沉睡了2000 多年。直到战国时代,才重新有人来到这里,开始了新的繁衍生息。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良渚这个曾经辉煌的王国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而只留下了大禹治水的传说。良渚所在的余杭史称“禹航”,传说大禹治水时曾经在此登岸,如今考古证实了4000 多年前那场洪水的存在,也许大禹真的曾航行至此。

良渚古城自兴起直至消亡大约经历了1000 年的时间,洪水之后,这座千年的王城便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尽管良渚人创造的玉器一直延续到了后代的历史和文化中,但是史书中却只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记忆。

在卞家山遗址挖到洪水层的黄粉土,昔日洪水曾高达1米

关于对良渚文化晚期洪水的认识,还要从卞家山遗址的发掘说起。卞家山遗址位于莫角山遗址南面,紧邻新的104 国道。发掘由赵晔主持,2002 年试掘,2003—2005 年经历三次发掘,揭露面积共计2600 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墓葬66 座、房址1 处、灰坑5 个、灰沟3 条、木构码头遗迹1 处。出土陶、石、玉、骨牙、漆木、竹编等各类文物1400 多件。

卞家山遗址的原地貌是一条东西向的台地,台地南北都是水稻田。2002—2003 年,通过对台地的解剖发掘,发现这里是良渚文化的居址和墓地。良渚一带的水稻田,一般挖下去30 厘米就可以看到浅黄色的粉沙质的沉积层,我们一直认为这是生土层,相似土质的地层,在浙北杭嘉湖平原常常可以见到,当地人称之为“小粉土”。挖得深时有的地方会呈青灰色,质地细腻柔软,当地人形象地称其为“香灰土”。卞家山台地发掘证明是人工堆筑的,要建厂区的土地都已经征用了,所以我要求赵晔从卞家山台地向南面的水稻田范围解剖一条探沟,我想要了解一下人工堆筑的台地与周围的生土之间的叠压与交接的关系。

挖下去之后发现,原来这层所谓的生土是压着人工堆筑的台地边缘的,挖到1 米多深时发现,这层黄粉土的下面是河塘的青淤泥,里面包含良渚文化晚期的大量陶片等生活堆积。

这一发现与认识着实让我兴奋不已,我们从此知道了这层堆积层形成的年代在良渚文化晚期以后,这对于我们认识这一带的古地貌、寻找遗址提供了年代和地层土质上的标识。尽管这是未经扰动过的生土层,但是却是良渚之后的生土。我要求赵晔沿着这种洪水沉积层,向外围调查,希望他能够回答我两个问题:一、被洪水层覆盖着的河湖相区域,到底是良渚时期的河道还是池塘?二、卞家山台地北面的水稻田下面,到底有没有河道,还是直接陆地连接到了莫角山高地?

卞家山的发掘取得了很重要的收获,我们认识了这种黄粉土的洪水层,良渚古城的发现和临平茅山水稻田的发现都和这一认识有关。良渚古城发现后的2010 年,我们认识到,原来卞家山遗址就是良渚古城外郭城的南城墙。

 良渚古城概貌

2006 年葡萄畈遗址的古河道发现后,河道堆积的最上层就是这层洪水沉积层,所以2007 年我在寻找良渚古城时,洪水沉积层与河相沉积就是判断的标准之一。

在良渚古城发现后十几年的考古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在距今4200 年左右杭州余杭所在的1000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洪水滔天,浊浪翻滚,以至于在这片土地上普遍留下了1 米多厚的洪泛层。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当年那些站在莫角山上和城墙上的期盼的眼睛,往日美丽的田园已经成了汪洋一片。几个月过去了,几年过去了,一场洪水刚刚退去,新的洪水又席卷而来,最终他们不得不恋恋不舍地离开这块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离开这座繁

华美丽的城市。

在茅山遗址开挖了南北向100 米长探沟,看到牛和人的脚印

2009—2010 年,在临平的茅山南侧,由于要兴建房地产,调查发现了茅山遗址。由丁品担任领队,在茅山南麓发掘了大面积的从马家浜文化至良渚文化的生活居址和墓地。发掘区南面是大面积现在的水稻田,表土层以下有1 米多厚的洪水层,洪水层下面是类似于沼泽相的青灰土,这种在洪水层覆盖的情况下,发现水稻田的概率比较高。

如果几千年来人们在同一地面耕种和生活,我们不可能在现在的耕种层下面发现古代的水稻田遗迹。20 世纪90年代我就陪同郑云飞博士和他在日本的老师、研究水稻的专家藤原先生到良渚一带寻找水稻田,当时我们设想在靠近北面山口的地方发现水稻田的可能性较高,因为也许在一场洪水层的下面会幸运地保留下良渚人的稻田。但是在多年的寻找中,我们一直未能发现。

我认为从茅山南麓向南钻探,如果洪水层下面的沼泽相地面是比较水平的,那么有水稻田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我想水稻田在灌溉时如果高低落差大肯定是不行的。郑博士钻探取样分析证明遗址附近是有水稻植硅体分布的。所以我和丁品说从遗址向南开挖一条长探沟寻找稻田遗迹。

 广富林底层留下的牛和人的脚印

丁品和郑云飞博士开挖了一条南北向将近100 米的长探沟,在约1.3 米的洪泛层之下,有大约20 厘米厚的钱山漾和广富林文化时期的黑色文化层,里面包含着陶片和石器,这也为判断洪水层形成的年代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地层依据。在广富林地层的表面,发现了一排牛脚印和人的脚印,这说明在那场洪水来临之前,这里曾经有一头牛走过,也有一个人走过,他们在湿地上留下了很深的脚印,接下来大洪水发生了,脚印被洪水的沉积层灌满了,所以才被永远地留在了地上。

挖去20 厘米的钱山漾与广富林地层之后,发现了良渚时期大面积的水稻田遗迹。发掘区共发现了9 条南北向的田埂小路,宽度在0.6—1.2 米之间,揭露最长的田埂长达83 米。田埂之间间距,大部分在17—19 米不等,最宽的在31 米左右。结合考古发掘和钻探的土壤植硅体、植物种子分析结果判断,良渚文化晚期水稻田的范围呈东西狭长的条状分布,东西长700 多米,南北宽45—110 米不等,总面积约5.5 公顷。

 茅山遗址良渚文化水稻田及红土田埂

追踪洪水来源:长江流域暴雨,钱塘潮推波助澜涌入杭州盆地

对于洪泛层泥沙,我原来一直认为它们来源于苕溪的泛滥。后来与华东师大的戴雪荣先生合作研究,在临平茅山附近的洪水沉积层中,发现了海洋生物有孔虫;而且对泥沙颗粒粗细度的分析也表明,靠近临平附近的泥沙颗粒粗,而靠近良渚古城附近的泥沙颗粒细,那么就说明有一部分泥沙来自于钱塘江涌潮。

 临平茅山钱山漾与广富林底层上的洪泛层

而良渚古城西面,在瓶窑以西的径山镇潘板一带,以及老余杭南湖一带,在地下也存在很厚的沙层,说明苕溪的泛滥也是存在的。直到今天,每年的雨季,苕溪仍然是杭州抗洪的重点。那么良渚之后的洪水与洪泛层的形成,到底是哪种主要因素引发的呢?我们在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院的合作研究中,南京大学徐士进先生的课题组提出了一种研究方案,即通过对洪泛层泥沙的微量元素,来对照分析其来源。于是我们到东苕溪上游的每一个山谷溪流中去采泥沙样本,另外也采取了长江口的泥沙样本,通过实验室与良渚古城周边及茅山遗址等地的洪泛层样本对比分析。

最后发现,杭州盆地的洪泛层泥沙,应主要来源于长江口。这表明在前4200—4100 年,长江流域暴雨成灾,在灾害天气的同时,钱塘江潮推波助澜,大量的泥沙随着潮水涌入杭州盆地,无法退去,以至于良渚古城所在的这块美丽肥沃的土地,在这场洪水中沉寂了上千年。在经历了沧海桑田的2000 年后,战国时期的人们才重新走进这片荒芜的土地,这里又逐渐繁荣起来。

文末链接:

159-3期讲堂报名|刘斌韩建业贾笑冰:5000年前后早期中国

作者:刘斌

照片:除署名外,均来自《寻找失落的文明》一书

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综合:央视1套、文汇APP、《寻找失落的文明》

","force_purephv":"0","gnid":"9173362acdaaaf90b","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72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e8ff9a40d958622.jpg","width":"1080"},{"desc":"","height":"71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bdd8f7b0b5ffb75.jpg","width":"1080"},{"desc":"","height":"67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075eeaeb78daee1.jpg","width":"900"},{"desc":"","height":"66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ba750bde87eb52a.jpg","width":"1000"},{"desc":"","height":"79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756287400c3208e.jpg","width":"1065"},{"desc":"","height":"59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e7f2afe3022e1b4.jpg","width":"800"},{"desc":"","height":"75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0fee443c64a9b09.jpg","width":"1000"},{"desc":"","height":"67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29325d1f4f193a5.jpg","width":"900"},{"desc":"","height":"67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8e2c621a6a34496.jpg","width":"900"}]}],"original":0,"pat":"art_src_1,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71616828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d1fc78e00e2270d1423776f695d23fab","redirect":0,"rptid":"e723f72f48663503","s":"t","src":"文汇网","tag":[{"clk":"kculture_1:洪水","k":"洪水","u":""},{"clk":"kculture_1:良渚文化","k":"良渚文化","u":""},{"clk":"kculture_1:蚩尤","k":"蚩尤","u":""}],"title":"预热6 | 刘斌:约4100年前,良渚古城被钱江潮淹没

颜溥乐13102019年钱塘江潮汐表(农历八月十八预报钱塘江大潮最大的时候)
步戴钞19746422149 ______ 一、你可能感兴趣:二、2020年领证吉日三、钱塘江大潮最大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 加上杭钱塘江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8、“钱江潮”主要由杭州湾...

颜溥乐1310钱塘江大潮的由来 -
步戴钞19746422149 ______[答案] 世界上有两大涌潮现象:一处在南美洲亚马逊河的入海口;另一处则在中国钱塘江北岸的海宁市.海宁潮,又称钱江潮,由来已久,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据传观潮之风,始于汉而盛于宋,南宋起便把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定为观潮节 海宁潮之所以特大...

颜溥乐1310钱江潮是怎么形成的
步戴钞19746422149 ______ 月、日引力影响,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

颜溥乐1310钱江潮是怎么形成的 -
步戴钞19746422149 ______ 钱江潮形成原因: 天时: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

颜溥乐1310 我国浙江杭州湾的钱塘潮举世闻名.尤其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涨潮时汹涌的潮水顺着钱塘江逆流而上,如万马奔腾,格外壮观,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 -
步戴钞19746422149 ______[答案] 小题1:AC 小题1:AD 本题考查潮汐现象. 小题1: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主要受海湾地形、河流水的顶托、东南季风和天文引潮力的共同作用,故选AC. 小题2:钱塘潮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景观,故它是一种自然资源,也是旅游资源,利于它一天可发电...

颜溥乐1310钱塘江潮水的特点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从中总结钱塘潮水的特点 -
步戴钞19746422149 ______[答案] 这应该是道地理题目 就这道题 我逐一总结一下 钱江潮是一线潮.每年的八月十八潮水最大.一般在下午观潮.汹涌澎湃,气势磅礴 ,自古就是著名的观赏景点. 顺便解释一下,“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以及“漫漫平沙走白虹” 能看出钱江潮的特点...

颜溥乐1310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啊!(改为反问句) -
步戴钞19746422149 ______[答案] 解析如下: 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啊!(改为反问句)

颜溥乐1310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它不仅潮什么而且持续什么 -
步戴钞19746422149 ______ 之所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是因为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雄伟美丽而又不多见的景象. 《观潮》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颜溥乐1310为了让全国人民都了解钱塘江大潮这一奇观,浙江省旅游局希望同学们写一段广告语. -
步戴钞19746422149 ______[答案] 观钱塘江之潮,了解世界奇观

颜溥乐1310观看钱江潮应注意什么 -
步戴钞19746422149 ______ 钱江涌潮“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对钱塘江潮水的涨落规律、习性特别是潮水的危险性要有充分的认识.钱江潮水并非只在农历八月十八有,而是一年四季天天都有,要注意媒体及电子显示屏发布的钱塘江潮讯信息.开发区六号大街与沿江大...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