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鲁迅《雪》解析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21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后,时常与我党地下工作人员有往来。当时红色特工冯雪峰来到上海工作,经常与鲁迅打交道。

有一次,冯雪峰在和鲁迅聊天时提到了毛主席,于是他就把毛主席在一九二八年写的《西江月·井冈山》拿给鲁迅看,想听一听他的评价。

没想到鲁迅这位向来以“毒舌”著称的文坛大佬,在面对毛主席的词作时,也不肯稍稍“嘴下留情”。他读完这首词,直接评价说:“颇有山大王气概!”

后来,冯雪峰把这件事转告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听过以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那么,鲁迅对这首词的评价,到底是不是客观的呢?

一、《西江月·井冈山》赏析

这首《西江月·井冈山》是毛主席诗词创作生涯中第二个阶段的作品,它写于“秋收起义”的第二个年头。一九二七年十月,毛主席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

第二年春天,朱德、陈毅的起义部队前来会师。他们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收编了山上的两支农民武装,好不容易站稳脚跟,敌人又追到了井冈山脚下。

那是在一九二八年的秋天,工农红军在国民党的重兵包围之下,凭借黄洋界天险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暂时击退了敌人。

这是工农红军上井冈山以来,第一个漂亮的胜仗。毛主席高兴之余,就写下了这首词记录当时的心情,全文如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首词通篇大白话,是用“以赋为词”的方式写就而成的。它不像毛主席后来的代表作《沁园春·雪》那样,具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精妙的修辞,也谈不上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这首词只是相当于用韵文的方式,写了一篇短小的日志。所以严格按照中国传统诗歌的审美标准来说,它是缺少“意境”与“含隐”之美的。

不过这首词是一首“军旅词”,是毛主席在马背上完成的。它的优点在于叙述的事件本身具有历史意义,并且内容是完全真实的。

词本来就是抒情的作品,所以只要把感情写出来了,倒不一定非要有什么深刻的道理和“一语双关”似的表达。

这首《西江月·井冈山》里面的情感表达,显得比较克制,但是仔细品味,还是能感受到毛主席对战争胜利的嘉许。只是他在叙事时,侧重于对战胜经验的总结。

这首词描写的是毛主席和工农红军在面对敌人重兵压境时,表现出来的一种“胸有成竹”,和谋定而后动的大智慧。

不管敌人如何来势汹汹,我方早就已经提前加固了防御工事。所有工农红军的将士们,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又怎么会被敌方的人多势众吓倒呢?

可见在这一场大战开始之前,工农红军就已经吃过了“定心丸”,他们知道自己一定能赢,这就等于红军是得到了“人和”。

等到正式开打时,选择的地点就是黄洋界上的“天险”。黄洋界位于井冈山主峰北面,这里海拔很高,地势险要。敌人从下往上攻打,天然吃亏,于是红军又得了“地利”。

有了地利跟人和,这场仗还没有打,红军就赢了一大半了。所以等到炮声一响,敌人马上被打得人仰马翻,连夜遁逃。

二、鲁迅为何会如此评价

这首词尽管从表面上看,并没有讲什么深刻的大道理,但是事实上它讲述了两军对阵时,一方取得战场胜利的关键:

一是战时军心一定要“稳”,二是将士们作战的意志与决心一定要强,三是要选择有利于我方施展的战场。

如果阅读这首词时,感悟不到词中对兵法理论的揭示,很可能就把这首词理解成:一个将军带着一群人打败了另外一群人,如此而已。

鲁迅是一个典型的文人,他大概对兵法战阵方面的事情,既不了解,也不太懂,更加缺乏研究的兴趣。

冯雪峰是共产党人,他因为崇拜毛主席,才会把这首词拿给鲁迅看,所以他在向鲁迅呈上这首词时,免不了要对作者大加夸奖,于是让鲁迅对词作本身产生了过高的期待。

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心目中,一首诗词的好坏是有标准的。前面我们说过,古典诗词理论认为这些作品应该要有类似于“昨夜西风凋碧树”一样的“意境”或者有一些“哲学”方面的思考。

结果鲁迅看到的词作,完全不符合想象,于是他只能说出那七个字了。但是后来的人们,为什么觉得这首填得好呢?

包括毛主席本人,都觉得这首词不错。因此后来毛主席诗词出版时,它一直被列入正编与读者见面。

这是因为,这首《西江月·井冈山》有一个好处,是鲁迅当时绝对感悟不到的,那就是它的叙事内容,具备有“诗史”的性质。这首词是一九二八年写成,鲁迅大概是在三年后读到它的。

当时这首词对于鲁迅,以及对中国近代战争史来说,还只是一则“过期”不久的“新闻事件”。等到一九四九年革命胜利以后,这首词就已经成为那一段历史的“见证”者了。

唐朝杜甫写了几万首诗,其中也有一些从文学上看来,并不那么突出的作品,它们之所以在如今还有价值,恰恰也是因为见证了历史。

一九三一年的鲁迅,也许对共产党和毛主席并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当他读到这首词时,只是脱口而出,暴露了自己对井冈山上的共产党人的粗浅印象罢了。

毛主席在诗词创作方面,其实一直都非常谦虚,所以鲁迅说他的词填得不好,他也不欲作出反驳。至于说他是“山大王”,后来类似的话,美国人斯诺也说过。

当时许多人都觉得共产党人就是“山大王”,国民党是“官兵”。只不过那个时候绝大部分的人都想不到,不出二十年,“兵与匪”的身份就倒过来了。

结语

以前读古代文学理论的时候,看到刘勰、钟嵘这些古代文论家老是在说写诗要有“意境”,要有深刻、丰富的含义。

但是当我读到唐朝李白等人的诗时,有时我并不觉得他们的诗,有什么深刻的“意境”与“内含”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一句,有什么深远的意义,有什么深刻的内涵呢?无非就是在写游子在月夜思乡之情罢了。

人们喜欢这样的诗歌,无非是因为能够在阅读它的时候,被激发出一种思乡的情感罢了,这种效应就叫做——“共鸣”。

所以说诗既是言志的,也是言情的。有一些诗词作品,根本就没有什么高明的创作技巧和高大上的思想内涵,但是它在抒怀上做得好,所以它也就成功了。

不光是诗词,小说和影视剧也是一样。如果它们能激发出人们的“共鸣”,自然就会受到欢迎。但是如果一个人不能被这个作品激发出“共鸣”,那么他自然就会觉得这个作品不好了。

《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写的是打仗的事,井冈山上的将帅们,以及对战争本身就很感兴趣的人,读到它自然就会想起那一段光辉的历史,那些战争中激动人心的热血场面。

然而,像鲁迅这种整日伏案写文章的人,尽管他的内心充满了热血,他的文章也是“投枪和匕首”,但是毕竟他没有拿起过枪杆子,所以他多半是没有“共鸣”的。

因此鲁迅即使真的是在“贬低”这首《西江月·井冈山》,后世的人也不必“为尊者讳”,强说他没有那个意思。

在一九三一年的中国,红色革命正处于极度艰难的困境之中时,又有几个人能真正懂得共产党和毛主席呢?就更不要说欣赏到他诗词中的“好”了。

同样,当时的毛主席也不并是十分了解鲁迅。反而是在鲁迅评价过这首词以后,他才在冯雪峰的谈话中发现了鲁迅,又阅读了他大量的作品时,才觉得他好。

等到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达到最高点,且又公开在会议上评价鲁迅的作品是“投枪和匕首”之时,鲁迅也早已经辞世多年了。

所以一个人对于一首诗、一首词或者是一篇文章的评价,毕竟还是要受到他当时的“认知”限制的。

","gnid":"94f23e33be7541d43","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b0195cc66bacc38.jpg","width":"600"},{"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257f9d82cf43c3a.jpg","width":"600"},{"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810b687a315dbfb.jpg","width":"600"},{"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501b783fa7928b7.jpg","width":"600"},{"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be0183e3f01c908.jpg","width":"600"},{"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a736722b7a6dd2a.jpg","width":"600"},{"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496e1475174a962.jpg","width":"600"},{"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8ca968b957d1832.jpg","width":"600"}]}],"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cache","pub_time":1681658592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a02cf74a1aa606500b080f6b4d7b4eba","redirect":0,"rptid":"f946430a95683b8a","rss_ext":[],"s":"t","src":"执笔读春秋","tag":[],"title":"鲁迅读了毛主席的词,给出了七个字的评价,毛主席知道后哈哈大笑

查尹胞1582《雪》的阅读理解怎么理解文章最后一段? -
农咱疤18262333483 ______[答案] 是鲁迅的吗?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惊魂. 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独,在这里他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也正是完全的献身,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着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查尹胞1582鲁迅的《雪》中“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如何理解? -
农咱疤18262333483 ______[答案] 鲁迅,当时社会的一个呐喊者,很少能有人理解他.这里他将雪人自比 文中提到几个无知的孩子,跑过来,围着他嬉戏,但终究是孩子.雪人还是独坐,最最终也无奈的消融.他的呐喊,像雨一样洒向人间,但却唤不起什么,最总如雪消融.虽说是精魂,...

查尹胞1582鲁迅的《雪》是借景抒情的散文,主要用了什么写法? -
农咱疤18262333483 ______[答案] 鲁迅先生的《雪》是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课文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作者追求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的思想倾向. 《雪》表面是自然景观的描述,实际是他内心世界斗争的力作,也是鲁讯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

查尹胞1582鲁迅的《雪>请根据文中内容,分析鲁迅当时的思想状态 -
农咱疤18262333483 ______[答案] 既有对时局的失望,也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牺牲

查尹胞1582鲁迅《雪》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10字以内) -
农咱疤18262333483 ______[答案] 江南的雪柔美,朔方的雪壮美

查尹胞1582鲁迅的《雪》课文的具体分析 -
农咱疤18262333483 ______ 楼主,你好!寒假的一天,我看了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 写的散文诗集《野草》.我一看这本书就入了迷,爱不释手,一口气就将它读完了,其中有一篇我印象最深的《雪》,这篇文章与众不同,写得十分优美,表达的思...

查尹胞1582鲁迅 《雪》里作者为什么要先从雨开始,然后才写雪.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
农咱疤18262333483 ______[答案] 因为雪是有水形成的,是为了让我们懂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雪是死去的雨的精魂.引出主题的作用. 以暖国的雨和“单调”来反衬雪花的“灿烂”.和最后一段相照应.深化主题.

查尹胞1582有谁有关于鲁迅《雪》这篇课文的赏析啊? -
农咱疤18262333483 ______ 物理方面: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牺牲精神.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

查尹胞1582鲁迅《雪》 -
农咱疤18262333483 ______ 鲁迅《雪》 鲁迅的《雪》从“江南的雪”写到“朔方的雪”,时空跨越大.气势恢弘地表现了一幅广阔无限的雪学图,表现了江南雪野的妩媚然姿和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 鲁迅将记忆中清新明朗,瑰丽多...

查尹胞1582请大家帮忙分析下鲁迅的《雪》
农咱疤18262333483 ______ 这几个词语表明了江南雪的特点“滋润、美艳、”写出了江南雪天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雪的喜爱之情.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