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勋爵和伯爵的区别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6-13

#历史开讲#

明朝嘉靖时期开始,大部分有大功之臣都只受到了官职的加封,受封为爵的极少;而与之相反的是,崇祯至明亡这一段时期,各种没什么功劳的将领被轻易封爵,甚至还包括有罪之人。这两种现象看似处在两个极端毫无联系,但其实正是前一种现象导致了后一种现象的发生。

一、嘉靖之前与嘉靖朝爵位的封夺

嘉靖之前的各朝都经历了战事与和平时期,逐渐形成了“一大功”和“累小功”两种封爵模式为主的封爵制度,其中“一大功”封爵是在战事中立下匡扶社稷的重大功劳而被封爵,“累小功”则是都督一级将领,因长期镇守地方等积功而受封为伯爵,若再有功勋则继续晋升,两者分别对应战事与和平时期,互相补充,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封爵制度。

然而,在明中叶尤其是嘉靖前朝的正德时期,封赏了一大批外戚、内官子弟以及佞幸的武官,略微破坏了原有的合理封爵制度。

正德帝 明武宗

明世宗登基后,由于他与各外戚、佞幸武将关系疏远,于是将他们视为潜在威胁。为了集中权力巩固统治,明世宗下诏裁革正德年间各类无功而拔擢或冒封的官员与侯爵。由于世宗曾被强迫认明孝宗为父,因此对孝宗的外戚昌国公张鹤龄与建昌侯张延龄也心怀疾恨,将两人的爵位剥夺。

之后,明英宗外戚安昌伯钱维圻病逝,钱维圻庶兄钱维垣请求继承爵位,明世宗使其家族世袭锦衣卫指挥使,相当于降了一级,于是钱维垣的祖母王氏便上奏请求恢复伯爵位,被吏部驳回,明世宗便乘机开了个会讨论外戚封爵一事,援引军功封爵这一祖制,规定除有重大军功之外,其余外戚封爵都只能维持一代,死后子孙不得承袭,此后便少有外戚内官世袭勋爵或冒封的现象。天启时期,虽然魏忠贤把持朝政,冒封自己的子孙为勋爵,但被清算之后依旧如旧制。

《锦衣之下》嘉靖帝

嘉靖时期封爵受到限制的并非只有外戚、内官,还有各位有重大战功之人。嘉靖时期,“南倭北虏”侵扰边境,战争频繁,诸多将领立下了重大战功。嘉靖时期名将沈希仪,斩敌五千余人,之后又任总兵镇守贵州、宣大、广西等地,然而最高官职也只是都督。贵州总兵右都督石邦宪斩敌两千余人,镇守贵州十多年,死后也才被加封为左都督。长时间担任大同总兵的周尚文在升至武官最高品级左都督后,又以战功被授予太保兼太子太傅这类三公职位,可谓是明代武臣中首位担任三公职位的,然而也并没有得到封爵。

周尚文死后,礼科给事中沈束上奏请求追赠周尚文封爵,明世宗勃然大怒,声称:周尚文多次请求封赏,怨念颇多,自己宽容才没有惩治他。之后世宗还将沈束交由锦衣卫问罪,可见明世宗对于封爵的抵触。

明朝武将

嘉靖二十三年(1544),明世宗听从戴梦桂的建议,设悬赏封爵的“封爵黄榜”,以激励将领士兵们离间北虏。嘉靖三十四年,明世宗悬赏俺答、把都儿等北虏首领以及勾结日本的汪直的首级,承诺赐予爵位。后来胡宗宪擒获汪直,但由于胡宗宪手握重兵于地方,为防止胡宗宪失控,明世宗公然背信弃义,只升任其为太子太保、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同时令其一子任锦衣卫副千户,还声称胡宗宪能成功是因为自己“默运玄威”,以天威暗中助力。

胡宗宪

二、嘉靖后至崇祯前的封爵

明世宗时期不遵循军功授爵这一制度封赏功臣,并且设立“封爵黄榜”又不兑现,对后世造成了深远影响,几乎成为了定例。

万历二十年(1592),宁夏哱拜反叛,神宗悬赏擒拿哱拜者“与世封”,承诺给予世袭的封爵,同年,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神宗悬赏擒杀丰臣秀吉与他的部下玄苏者以爵位,后来虽然哱拜自杀,丰臣秀吉逃跑,但将领功劳应当也与擒拿相当,然而他们并没有得到皇帝许诺的封爵之赏。

明神宗

万历二十二年,辽东总兵董一元大败蒙古土蛮,杀敌四百余人,使蒙军一夜奔逃,明朝的劲敌速把亥的次子把都儿因这一战而身死,然而董一元也只是被升为左都督,加太子太师太保衔。

万历二十七年,播州土司杨应龙叛变,神宗悬赏擒杀杨应龙父子者授予封爵。第二年,兵部侍郎李化龙平定了播州之乱,杨应龙自杀,其子被李化龙擒获,然而李化龙只被加封为太子少保,神宗并未兑现封爵的承诺。

影视剧中的杨应龙(右)

往后各朝,也都曾颁布过“封爵黄榜”,然而因为目标过于苛刻,“封爵黄榜”从未真正得到履行,于是朝廷的封爵承诺便也基本成为了一纸空文。而晚明唯一一次正式封爵也与“封爵黄榜”无关。万历二年,李成梁因为东州大捷而被升为左都督,万历三年又在沈阳之战中大胜,被加为太保。万历六年,李成梁在劈山、海州抗击泰宁速把亥以及土蛮各部的进犯,杀敌超过千人,年末又在海州设下埋伏击败了敌军,“使三万之寇狼狈逃遁”,被称为“二百年来,未有此捷”,既符合“一大功”,又符合“累小功”,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没有不封爵的理由,这才于万历七年被加封为伯爵,可见晚明封爵要求之高。

三、崇祯及南明各朝的封爵

封爵本为激励文臣武将为国效力的措施,然而嘉靖后至崇祯前这一段时期,皇帝对于封爵十分吝啬,设立“封爵黄榜”又不兑现,失信于文武大臣,致使文武大臣失去了为国效忠的进取之心,因为前朝皇帝对于封爵的吝啬,崇祯时期复社陈子龙甚至还以“乃知汉貂零落,非多不赏之功”讽刺这一现象。

崇祯时期,明思宗终于醒悟到这一事实,于是开始不吝封爵,希望能够激励文武大臣为国效力。崇祯二年(1629),后金兵至北京城下,思宗封带兵支援的总兵满桂为东平侯;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进逼北京,思宗又封吴三桂、左良玉等总兵、都督为伯爵,以期他们能够率兵救驾。然而,之前各朝长期不封爵已经使这一手段失去了对文武大臣的诱惑力,甚至明思宗下诏令吴三桂、刘泽清入京勤王也未得到回应,此时的补救已经太迟了。

崇祯皇帝

之后的弘光时期,弘光帝继续封爵,封守卫长江、淮河等地的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以爵位,当时被称为“四镇”。然而此举并未使他们更卖力为国效忠,反而使他们以此争权斗势,致使内乱频发,加速了政权的灭亡。弘光帝甚至还封已经降清的吴三桂为蓟国公,胡乱封赏现象可见一斑。

往后各朝也继续实行大举封爵,被封的虽然有忠心为国者,但更多的是割据和扰乱政局者,因此明朝最后的挣扎便成为无用之功。

吴三桂

文史君说

嘉靖时期明世宗为了集中权力对于封爵十分吝啬,甚至不惜公然背信弃义,而后朝盲目沿用这一制度,不愿信任群臣,封爵也是少得可怜,使封爵这一制度失去了应有的效用。崇祯时期虽然改变了这一局面,但已为时已晚,封爵制度已基本失效,大明的颓势不可挽回。可知君臣之间的信任对一个政权十分重要,若执政者对群臣不信任,那自己也将失信于群臣,无法领袖群伦,这是国家衰微之兆。

参考文献

秦博:《停封与激封:明嘉靖朝以降封爵制度的演变》,《中国史研究》2019年03期。

(作者;浩然文史·聆风)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gnid":"961e5a6a5562b59af","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78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2396841d4113641.jpg","width":"1386"},{"desc":"","height":"86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b0bbd893f224122.jpg","width":"1386"},{"desc":"","height":"95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e2789d82945c965.jpg","width":"1386"},{"desc":"","height":"86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81817ded19a8623.jpg","width":"1386"},{"desc":"","height":"85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ace0eb6b5b04dd7.jpg","width":"1312"},{"desc":"","height":"44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b9d408c190506ab.jpg","width":"1386"},{"desc":"","height":"51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d86b765d74bb0b5.jpg","width":"719"},{"desc":"","height":"80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2d876c61d8293e2.jpg","width":"1290"},{"desc":"","height":"81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33213d9e112c138.jpg","width":"1386"}]}],"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203490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b706c370aa850138cd67f0b6935e44f8","redirect":0,"rptid":"27e78916e412e685","rss_ext":[],"s":"t","src":"浩然文史","tag":[{"clk":"kculture_1:明世宗","k":"明世宗","u":""},{"clk":"kculture_1:嘉靖","k":"嘉靖","u":""},{"clk":"kculture_1:万历","k":"万历","u":""},{"clk":"kculture_1:胡宗宪","k":"胡宗宪","u":""},{"clk":"kculture_1:崇祯","k":"崇祯","u":""},{"clk":"kculture_1:杨应龙","k":"杨应龙","u":""}],"title":"大功之臣难封爵,无功之人乱封赏,明中后期封爵何以走向两个极端

越庆临4123sir和lord的区别 -
敖审莘13478116849 ______ Sir 名词 n. 1.先生,阁下;老师;长官 This way, sir. 先生,这边请. 2.(大写)爵士 Sir Walter Scott was a famous British writer. 沃尔特·斯科特爵士是英国著名作家. 3.【幽】(对被申斥者,孩子等的挖苦)老兄;"先生"4.【口】【幽】男教...

越庆临4123请问英国的爵位制度?勋爵是哪一级?爵士呢?他们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
敖审莘13478116849 ______ 亲王(只有王储是威尔士亲王,封号不世袭)、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都可以世袭,另外作为勋位赐封的爵士(勋爵)头衔不可以世袭.

越庆临4123伯爵、公爵、子爵、区别..
敖审莘13478116849 ______ 公爵>伯爵>子爵 公爵和伯爵可以世袭,子爵不可以.

越庆临4123英国皇室是怎么样分级的
敖审莘13478116849 ______ 皇帝:本国的最高统治者.王储:皇帝的继承人.王子:皇帝的儿子.大公爵;地位次于皇帝.(相当于总理)亲王:与皇室有直接附属关系的.公爵:在贵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级,地位最高.侯爵:侯爵是贵族的第二等级.伯爵:伯爵是皇帝的侍从,掌管军、民、财政大权.子爵:子爵是伯爵的副手,后来独立存在,也可世袭.男爵:欧洲君主国国王或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勋爵:贵族的最低一级.准男爵:Baronet属于平民,而非贵族.骑士:Knight属于平民,而非贵族

越庆临4123伯爵和爵士区别?
敖审莘13478116849 ______ 都属于贵族,但爵士等级低于伯爵而且不能世袭.

越庆临4123勋爵与爵士的区别 -
敖审莘13478116849 ______ 爵士一般是指公侯伯子男,是高等级的贵族.勋爵是最低等级的贵族.附:皇帝:本国的最高统治者. 王储:皇帝的继承人. 王子:皇帝的儿子. 大公爵;地位次于皇帝.(相当于总理) 亲王:与皇室有直接附属关系的. 公爵:在贵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级,地位最高. 侯爵:侯爵是贵族的第二等级. 伯爵:伯爵是皇帝的侍从,掌管军、民、财政大权. 子爵:子爵是伯爵的副手,后来独立存在,也可世袭. 男爵:欧洲君主国国王或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 勋爵:贵族的最低一级. 准男爵:Baronet属於平民,而非贵族. 骑士:Knight属於平民,而非贵族

越庆临4123在外国小说里经常出现的伯爵、公爵是什么样的位置,相当于中国人的什么地位?
敖审莘13478116849 ______ 爵位是欧洲封建君主国内分封贵族的等级制度.它最早出现于中世纪,在近代的一些... 起初,子爵是伯爵的副手,后来独立存在,也可世袭.子爵爵位到十五世纪才传入英...

越庆临4123男爵、这些代表哪些国家的什么?具体排序怎样?公爵、勋爵、伯爵、男
敖审莘13478116849 ______ 英国 Rex et Imperator / Regina et Imperatrix 国王兼皇帝/女王兼女皇,1876年维多利... 公爵之子、侯爵、侯爵之子和伯爵统称lord,即勋爵. 法国 Empereur 皇帝 Roi 国王 ...

越庆临4123请问:子爵,勋爵,公爵,伯爵各是什么阶层?有相关联系吗? -
敖审莘13478116849 ______ 公侯伯子男!依次类推!最高的是公爵(王爷级别)最低的是男爵,授予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们!不可世袭,其他级别都可以世袭,因为是王族.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