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古代吃饭的文雅说法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22

古代人吃饭为什么叫吃席?自古民以食为天,但"吃"早已不是简单的温饱手段,更是一种刚需的社交方式。或亲朋相聚、或好友婚庆、或同事乔迁,一顿顿吃席总是免不了的。真是办席聚人气,赴宴撑场面,席间共追忆,举杯交新朋。

当然在我们交流吃席名场面和席间故事时,可能未曾留意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为什么叫"吃席"?咱吃的不是"饭"嘛?而且不论是否"坐小孩那桌"不都是上桌吃饭吗?进而还会追问"吃席"这一提法是何缘故?这类古词又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何种流变?

"吃席"的讲究: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着100多件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苇席,大者超过1平方米,距今已有六千年之久。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苇席的作用就是铺床纳凉,可在新石器时代现代意义的"床"还没出现。所谓幕天席地,据专家推测这些苇席应该是用来盖屋顶与铺屋地,而古人的吃住、祭祀、娱乐也就都从这一张席子展开。

在西周时期礼制成为重要的社会法则,礼更是寓于诸物的使用过程中,席子的"排面儿"也有别以往用席成为一件"讲究事儿",数量大小、纹饰陈设位置都显示着身份等级,昭示着社会地位。

《礼记》里称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三重大夫再重,可见不同等级不仅用席层数有所不同,每层席的纹饰也各有差异。以天子之席为例,最下层的席子是用莞草编制而成的"莞席",质地粗糙;再上一层是"藻席"(又称"席"),以五彩丝线夹于蒲草,使整个席都带有五色花纹;又上一层是"次席"桃竹枝编成的竹席;复上一层是"蒲席",即以池泽水草编制而成,精美非常;最上一层称为"熊席",当然也不限于熊皮,可能采用虎豹等猛兽之皮毛制成。

当然众人共处一室落座,席子的讲究就更为繁复了。首先席子的摆放位置决定尊位不同,相信大家都熟悉《鸿门宴》里的座次片段: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实际上尊位是与席子摆放有关的。

据《礼记》所说席南向北向以西方为上;东向西向以南为上,而这种尊位讲究在今天的宴席之上还有所延续。其次席子铺得高矮也彰显着身份,一人独坐的要高于二人席,二人并坐的又要高于三四人席。

最后为了保障座席的礼制不被打乱,西周还专门设置了"司几筵"一职,负责管理"席子问题"。《周礼·春官》里讲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须知与其位。周以降筵席制度发展逐渐完备,"筵席"与"吃席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现。

所谓"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筵"为铺在底下的长席,而"席"则置于"筵上,依人数而设。而不仅"民以食为天",官也有"两张口"诸公落座,不可能只谈政事,也要穿衣吃饭。《礼记·礼运》更是点明了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坐席"也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吃席。

而随着隋唐之际(也有学者认为是汉代)桌子的出现,宴饮也就能"上得了(桌)台面",叫法更是产生变异。如潮汕人办席就成为"办桌",吃席自然也称为"食桌"。"吃席"这类古语的沿用并非个别现象,我国历史悠久,各地文化博大精深,而这些古语就活在很多地区人民的口耳之间,即各地的方言之中。

这一神奇的文化现象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绵延千载而不绝的强大生命力。"吃"真是门儿学问,除了"吃席"有关"吃饭"的古语早已大量潜伏在大江南北的方言里。"吃"本身在古语里还叫"咥"、"啖"。在华夏始祖轩辕黄帝部落发祥地--位于甘肃省的庆阳,当地方言(庆阳话)便将"吃"说成"咥"即"咥饭"。

而在"碳水之都"西安当地人也这么说。据《周易·履卦》记载:卦辞白: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即踩到老虎尾巴老虎却不咬(吃)人,字形是头朝上、尾朝下的一字形,可见关中方言里确实保有这种"吃"的叫法。

而在身处齐鲁文化区的胶东半岛,当地人会把"吃饭"说成"逮饭"实际就是"啖饭"。《史记·项羽本纪》中将吃生肉的樊哙的言行描述得淋漓尽致:"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这里用的就是"啖"。

苏东坡曾说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且不论豁达的东坡居士一口气吃这么多荔枝会不会得"荔枝病"但以"啖"为"吃"的叫法是跑不了了。当然吃饭也得"趁热"对此陕西人表示"热"得"闻"一下。陕西话讲"闻热吃""闻"就是"趁"的意思即"趁热吃"。

对此大唐诗人白居易直呼内行,他的《二月五日花下》有云:闻有酒时须笑乐,不关身事莫思量就是趁着有酒及时行乐。大家用完饭一般会说"吃完了",而陕西话与河南话则可能会说"吃毕了"或"吃毕了"。普通话里大多将"完毕"连用或单取"完"字,"毕"很少搭配使用,但在古语则不然。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这里"毕"即表示"完成","寿毕"即"祝酒完成"。而杜牧洋洋洒洒写下的《阿房宫赋》里亦有"六王毕四海一"之句为证。由此可见陕西河南的朋友真是开口就有"古人之风"。

吃饭也不总是令人舒服的有时候生冷可能带来恶心干呕,在关中方言里就会将这种感觉称为"打啰(rua),也就是网络上一度流行的"哕(恶心]的意思。在《黄帝内经·素问》里说中央生湿在变动为哕,这是讲"哕"的成因。《正字通》称有物无声日吐有声无物为哕有物有声目呕,这算把呕吐和哕的界定标准都整明白了。

而吃东西可能带来的另一种不适--打嗝在关中方言里则称"打噫","噫"是拟声词在李白《蜀道难》的开篇就有"噫吁戏"这种拟声感叹活在方言里的古语。古语能够活在方言里证明其具备的强大生命力。只要我们留心一瞥就会发现今天口耳之间的古语确实很多。古语的方言不仅有趣还很美甚至能够打破各地方言的刻板印象。

"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江南烟雨之感,在活泼可爱的四川朋友口里可能被叫"雨飞飞儿"。如此诗意的叫法实则来自《诗经·采薇》所说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后蜀的毛文锡《醉花间》也有词为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飞飞"即"霏霏",就是描述毛毛雨之细小的情状。

此外还有类似"纸飞飞儿"的说法指碎纸或小纸片,而在颇接地气的河南方言里船桨被叫作"棹板",这个棹还字就雅得很行。苏轼泛舟游于赤壁之上即兴而作《赤壁赋》有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之句;元好问的《浣溪沙》里也有"一片青天棹过"句。

古语的传播主要通过人员流动而不同方言里的同一或相近古语,可能就是探索人口迁徙民族融合区域社会变化与历史进程发展的重要线索。如在陕西宝鸡一带人们习惯把"猪"叫"只"实,则可写为"彘"。这一叫法在相隔数省的浙江温州泰顺一带吴语方言莒江话里亦有存续。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里称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杀彘也可见在著名的曾子杀猪故事里,猪就被称为"彘"。而杀了猪会有"猪血"但老南京人不兴说"血",知管"猪血"叫"猪忘"进而将"血"类的都叫"忘"。"鸡"有"鸡"鸭有"鸭",《说文解字》里就将""释为"血也"。

章太炎《新方言·释形体》中称:"淮西谓猪血曰猪子鸡血日鸡子"。南方多地的方言都将"血"称为"荒",这一现象实际上反映着方言的地域性与流动性,值得再仔细琢磨。

"世事洞明皆学问",中国的语言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底蕴,了解它们,走进它们也是体味生活、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探析中华词语古今的流变与方言各地的差异,前人已留下密匙可助我们进一步探赜文化奥秘。要解锁更多方言里古语文化不仅要从纸上得来,还需游历于祖国大好河山,与各地各族朋友相互交流。

","gnid":"9b401fae753c07e1d","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3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ad2c3afb9f75add.jpg","width":"640"},{"desc":"","height":"3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9ce4275ed557e57.jpg","width":"640"},{"desc":"","height":"3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161ef1b573a50f0.jpg","width":"640"},{"desc":"","height":"3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fc34a5af5003636.jpg","width":"640"},{"desc":"","height":"3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27d88f2eff3412c.jpg","width":"640"},{"desc":"","height":"3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a671d712a4043af.jpg","width":"640"},{"desc":"","height":"3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34630b5b2071bd9.jpg","width":"640"}]}],"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70045082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35afea4fb764f1e8bfe2eac08a722497","redirect":0,"rptid":"a19674d3b3a0e33d","rss_ext":[],"s":"t","src":"哈士锤","tag":[{"clk":"khealth_1:礼记","k":"礼记","u":""},{"clk":"khealth_1:古代","k":"古代","u":""}],"title":"古代人吃饭为什么叫吃席?

容享力5111餐饮的文雅说法 -
杜蒋泄19146307841 ______ 用膳.记得给加10分哦.

容享力5111七个重要的幂级数公式
杜蒋泄19146307841 ______ 七个重要的幂级数公式:f(x)=1/(1-x),f'(x)=1/(1-x)^2,f''(x)=2!/(1-x)^3,f'''(x)=3!/(1-x)^4,[f(x)](n阶导)=n!/(1-x)^(n+1),f(0)=1,f'(0)=1,f''(0)=2!,f'''(0)=3.1/(1-x)=∑x^n(-1)等.

容享力5111好饭不怕晚的文雅说法 -
杜蒋泄19146307841 ______ 好饭不怕晚的优雅说法有: 1.美食值得等待,好品质从不妥协. 2.精致的味道需要细心的制作,耐心等待是品尝的一部分. 3.好饭不怕晚,好话不嫌慢. 4.好饭不怕晚,好酒不怕辣. 5.好饭不怕晚,好女不愁嫁. 6.好饭不怕晚,好酒不怕巷子深. 7.好饭不怕晚,人是老来俏. 8.好饭不怕晚,瓜是苦后甜. 以上说法可以表达出“好饭不怕晚”的意思,同时语言优雅,符合现代人对于优美、雅致的语言审美.

容享力5111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文雅说法
杜蒋泄19146307841 ______ “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文雅说法是“尸位素餐”.“尸位素餐”是汉语成语,读音是shī wèi sù cān,意思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毫无才能,只知道白吃干饭,出自《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白吃饭不干活.近义词:不劳而获、一无所能、一无所长.反义词:克勤克俭、避让贤路、分秒必争.造句:1、林主任不愿让人说他尸位素餐,所以从上任至今,都夙夜匪懈,戮力尽忠职守.2、今晚老板娘和小光亲临寒舍,要为我们炊金馔玉,小弟顿时显得尸位素餐.3、许多民众都要求政府撤换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以提高施政效率.

容享力5111古代送行的那顿饭叫什么名字,文雅点 -
杜蒋泄19146307841 ______ 饯行也称“饯别”,泛指以酒食送行.有亲友出远门,必办酒席为之送行.

容享力5111考试过了古代文雅的说法 -
杜蒋泄19146307841 ______ 考试过了古代文雅的说法有:1. 鹿鸣宴:科举制度中规定的一种宴会.唐代皇帝在科举考试的地方,要大宴新进士.唐代皇帝出巡,也要举行鹿鸣宴.因为宴会上要唱《诗经·小雅》中的“鹿鸣”篇,所以取名鹿鸣宴.凡参加鹿鸣宴的,皇帝、主持宴会的官员,以及陪宴的同榜举子,合称“同年”.他们之间互称“同年”,取其“同年登科”之意.2. 琼林宴:宋代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因在琼林苑举行而得名.琼林苑在汴京(今开封)城西,原为金明池,是皇帝与群臣游幸娱乐之处.3. 鹰扬宴和会武宴:鹰扬宴是武科乡试放榜后考官及考中武举者共同参加的宴会;会武宴是武科会试放榜后考官及考中武进士者共同参加的宴会.

容享力5111参加宴请怎样进餐?
杜蒋泄19146307841 ______ 参加宴请怎样进餐? 入座后,主人招呼,即开始进餐.进餐时应讲究文明,取菜时不要盛得过多.如遇本人不能吃或不爱吃的菜肴,不要拒绝,可取少量放在盘内. 吃东西要文雅,要细嚼慢咽.吃东西、喝汤时不要呼噜出声;如汤、菜太热,切勿用嘴吹.嘴里的鱼刺、骨头,用餐巾掩嘴,用手或筷子取出,放在菜盘内.吃剩的菜、用过的餐具、牙签等都应放在盘内,勿置桌上.嘴内有食物时,一般不讲话.剔牙时,用手或餐巾遮口.

容享力5111吃饭如何能吃的潇洒
杜蒋泄19146307841 ______ 吃饭讲究举止文雅,大方得体

容享力5111睇送食饭换一个较文雅一点的说法是什么啊?成语 -
杜蒋泄19146307841 ______ 【赋食行水】赋:给与;行:奉,酌酒或水敬奉客人.送饭送水.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