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网络谣言传播500次以上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6-30

凌钧心2241造谣转发500可判刑吗?
瞿种所15877518002 ______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 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二是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

凌钧心2241对于网络造谣怎么定罪? -
瞿种所15877518002 ______ 由于法律上并没有造谣罪的说法,只规定了诽谤罪,所以网络造谣的行为一般可以认定为诽谤罪,根据《刑法》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网络造谣行为的认定和处理,一定要根据造成的涉案事实后果来进行判定,特别是对于民事处罚和刑事责任的认定上,要严格按照上述不同的界限来进行办理,虽然造谣并不属于法律上规定的罪名,但造谣的行为可以构成法律上规定的诽谤罪.

凌钧心2241网络散播谣言罪多少条能定?网络散播谣言罪多少条能定罪
瞿种所15877518002 ______ 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

凌钧心2241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 -
瞿种所15877518002 ______ B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我们知道,传播谣言次数较多的,要追究刑事责任,所以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不做违法之事,更要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律已,所以ACD是正确的,B是错误的,诽谤他人的信息不能转发,故选B.

凌钧心2241网络上有人造谣,我该怎么办?能不能具体说说造谣者要受什么法律惩罚?
瞿种所15877518002 ______ 网上不是经常有消息说造谣的被拘留了吗?要达到第一要造成一定的影响力,第二要指名道姓的污蔑某个人.大概意思就是造谣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和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或者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诽谤罪的处罚标准:我国刑法规定:犯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一般的来说没有造成什么后果的,警方一般都是批评教育,罚款什么的,严重一点的行政拘留15天以下.纯手打,望采纳!

凌钧心2241谁能详细给我说说转发500+犯法是个什么回?谁能详细给我说说转发
瞿种所15877518002 ______ 就是最高法院出台的一个玩意,转发谣言500次以上可以入罪,取代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智能

凌钧心2241怎么构成网络诽谤罪罪名?
瞿种所15877518002 ______ 网络谣言主要涉及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诽谤罪和非法经营罪等罪名.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13年出台的法律解释规定,“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这几种情形都是刑法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将被认定为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情节严重”,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惩罚.

凌钧心2241发布传播谣言的处罚是什么样的?
瞿种所15877518002 ______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需要注意的是,情节轻微的诽谤行为不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3、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

凌钧心2241在中国精神文明网等多家网站联合开展的“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征集与评选活动”中,“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被网民列为“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之首... -
瞿种所15877518002 ______[答案] (1)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根据题目的要求,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即可作答.根据材料一可知,谣言的编造者都是为了某种目的,都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传播都很快.结合两则材料可知,会造成很大...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