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越开心的人越容易抑郁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7-15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表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的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在2020年达到24.6%,其中严重抑郁症占7.4%。青少年的学习能力、耐性、内在的能量都在下降,这很有可能与抑郁症有关。

据 WHO公布的数字,目前全球有2.8亿人处于抑郁状态。同时,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抑郁症?在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近日,哈佛医学院精神科副教授杨世贤,斯坦福整合医学中心临床副教授童慧琦,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心理学博士后、临床心理学家杨意等聚焦青少年抑郁防治这一社会热点,给家长提出了很多建议。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2020年我国青少年的抑郁症检出率为24.6%。

为什么青少年会遇到这么多的挑战和困扰?杨世贤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寻找自我认同的时期,他们在思考“我是什么人”“这辈子要做什么”。在自我认同的寻找中,青少年会从父母亲的生活习惯、价值观、人生观中取样学习,慢慢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个人认同。而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孩子往往会产生很多情绪障碍和挑战。

“在中国,很多孩子觉得学习一定要好,同时承受社交压力,最近一二十年,孩子们还要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得很酷,基于此,青少年们会在时间和精力方面面临很大负担,焦虑、抑郁等症状就显现出来了。”杨世贤建议家长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投资,了解青少年的情绪需要,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对出了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进行早期治疗,对其未来的生活品质及能力、个人发展都会有帮助。”杨世贤表示。

斯坦福整合医学中心临床副教授童慧琦认为,很多家长存在的一个误区是“希望青少年时期尽快熬过去”,而青少年时期往往很重要,是他们慢慢离开家庭的准备,他们更愿意和同龄人在一起,参与社会性活动越来越多,为进入更加广阔的社会作准备,多巴胺导致他们对新鲜、刺激的东西的追求比较强烈,这段时期是对创造性事物进行探索的活跃期。这些特征既有积极的方面,也会带来危机,因此家长要学会专业的方法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时期。

童慧琦建议,家长要营造养育孩子的“土壤”,身为父母也要学习并通过专业的方法帮助自己安顿身心,自觉、自查和自我管理,并对孩子身心状态有更加敏锐的觉察。“为人父母是地球上最难的工作,但也要召唤人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也要养育自己。”童慧琦表示,养育关乎社会、民族,社会各界要创造好的文化氛围帮助每个青少年健康成长。

结合自身多年来的执业案例,以及国际前沿的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研究理论和成果、数据,杨意撰写了家庭自助书《我的孩子抑郁了,我却以为他只是不开心》,讲述了青少年抑郁症的干预和预防。她在书中回答了父母最为关心的五大问题: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了抑郁症?面对孩子患抑郁症,父母需要做哪些反思?如何去理解抑郁症的孩子?如何去帮助抑郁症的孩子?如何应对孩子的自伤行为和自杀意图?以及从预防的角度,从良好的关系建立、稳定而正面的情绪引导、积极而务实的认知培养,改善问题的行为,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五个方面,教会父母通过积极的亲子关系和亲子互动,把一切可能诱发抑郁症的倾向因素扼杀在摇篮里。

杨意介绍,她接触过很多出现问题的家庭,发现家长的共性反映是“孩子本来成绩好好的,突然在青少年时期发生了关房门、不想上学、常常哭,甚至用刀伤害自己的行为,‘像变了一个人’。”而关注孩子时却发现,孩子的激烈反应只是表象,他的问题其实已经从两三年前已经出现了,只是父母没有感觉到。

难道孩子真的做保密工作了吗?其实是父母没有接收到这些信号,明明很爱孩子为什么没有接收到这些信号?”杨意希望父母在给予帮助之前必须先了解情况,“了解情况得去观察发现,但要能有所发现必须先得愿意发现”。

在交流中,杨意分享了自己内心感受。她有时会想,也许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有一天会和心理咨询师说他的妈妈有多奇怪、对他带来了怎样的伤害。“如果那天到来,我会很心疼他,我会请他耐心地告诉我给他带来困扰、伤害的地方,我听了之后,一定会很痛、很困惑、很委屈,甚至很生气,但是我想我会把这些情绪先放在一边,走回到他身边,去认真地道歉。然后请他展开来说,只要他愿意说,我一直听,直到他和我都确定我真的明白他。”杨意借此呼吁父母们,不是要做多好的父母,而是做随时准备面对指责、准备好说“我错了,我改”的父母。

接下来要以真的感兴趣的方式更多更细腻地了解孩子。杨意认为,家长们每天见到孩子,互相习以为常了,“我们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打起精神、全神贯注,去好奇、去留意、去发现呢?这样才能接收得到孩子的信号。”

关于青少年伤害自己的行为,童慧琦表示,在临床中也碰到相似的情况,孩子不理家长,有自割的现象。她强调,孩子在发生自割时,家长不要反映出非常的恐惧,自割并不一定等同于孩子想自杀,而是基于其发育问题,他实际在通过自割疼痛的方式转移情感的痛苦。

“孩子的前额叶没有能够把这个痛苦处理好,家长要寻求专业帮助,探寻其行为背后有什么诉求。”童慧琦曾经遇到一个长期遭遇校园霸凌而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但他没有把经历告诉父母。“家长要学会倾听和沟通,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使孩子在外面被欺负的时候,回到家里有畅通的沟通渠道,遇到压力和痛苦时不去用自割的方式调节情绪。”

杨意说,父母和孩子出现沟通断层原因很多,比如父母太忙、长期顾不上孩子,有些则是孩子隐藏得深。在一线工作中,父母会说“孩子什么都不跟我说”,而孩子则表达“我说了你不听”;父母表达“我要帮你”,而孩子则觉得“你帮不了”。

“他们默默承受痛苦有一段时间,害怕父母不理解自己,骂自己‘懒’‘作’,而父母心痛着急,不知道从何下手。”杨意建议家长也要多阅读有关于心理学的书籍,听到孩子的声音,了解专业的应对方法。

孩子表现的冲动行为是否与季节相关?童慧琦表示,有些研究表明季节变化会影响孩子情绪和行为,比如冬季的压抑和春季的兴奋感,但没有科学表明孩子发生冲动行为与季节相关,其发生冲动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杨世贤补充认为,孩子发生的冲动行为只是表面现象,背后是孩子和家长的互动很早就出了问题,只是孩子用压抑的方式忍着、直到最后爆发,“冲动的行为要了解背后的原因。”杨世贤说道。

为何青少年会表现出冲动行为?杨意从生理角度给予了解答。她介绍,从行为上看,青春期的孩子们冲动、极端、片面,这是因为大脑发育现实制约导致的。“双系统模型”认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会受到大脑两个系统协同指导,这分别是“社会情绪系统”和“认知控制系统”,二者共同驱动情绪的产生,前者像给情绪升温,后者是控制温度。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说,这两个系统的发育完全不在一个节拍上,负责“升温”的社会情绪系统在13岁至15岁达到顶峰,之后发展放缓,后者则到25岁才发展成熟,因此两个系统很难配合驱动孩子完成情绪管理。“15岁至25岁相差十年,因此作出很多冲动行为时,孩子也不想这样,但很难突破生理的制约。”杨意说道。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杨意建议家长不要倾向于在突发的事件、偶发的变量上找原因,比如找出“他失恋了”等原因,孩子出现抑郁症往往是长期形成的,比如家长的关系、老师的关系和同学群体中的处境。“抑郁的英文词根是‘往下压’,是对一个人日积月累往下压的力量,建议家长要重视长期稳定、反复、普遍的因素,去留意没有看到的层面。”杨意说道。

记者:刘洋
编辑:缪晨霞 王硕
","gnid":"9dcda4d1c8bdaab18","img_data":[{"flag":2,"img":[]}],"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112350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174db74909090de1fb6e068b3fe69f44","redirect":0,"rptid":"1055bbf5bb268897","rss_ext":[],"s":"t","src":"学习公社","tag":[{"clk":"khealth_1:心理健康","k":"心理健康","u":""},{"clk":"khealth_1:抑郁症","k":"抑郁症","u":""},{"clk":"khealth_1:家长","k":"家长","u":""}],"title":"有多少孩子抑郁了,家长却以为只是不开心?

荆例泥4546为什么开心的人越来越开心,而郁闷的人越郁闷呢?
卫魏澜15019119964 ______ 开心的人 郁闷的人 处处乐观 事事悲观 视困难为礼物 把挫折当倒霉 不断改善自我 被弱点束缚 为自己工作 为老板工作 广泛交友 独来独往 遇事机动灵活 做事爱走“死胡同” 总感激别人 只爱自己 开口讨人喜欢 说话缺艺术 构建快乐家庭 家庭意识淡薄 把生活变得精彩 使生活变得乏味

荆例泥4546为什么开心的人更开心,郁闷的人更郁闷呢?
卫魏澜15019119964 ______ 知道开心的人为什么会开心、郁闷的人为什么会郁闷吗? 开心的人并不是更会开心,而是他们有个很积极乐观的心态,所以能让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找到值得开心的事情; 而郁闷的人则是过多的担心、伤心、焦虑某些事情、事物,导致他们随时都处在焦虑的环境里,使自己不能放松,多想想!

荆例泥4546越开心,我越觉的压抑?
卫魏澜15019119964 ______ 都是这个样子的.我也是.我想这就是乐极生悲吧. 压抑心情不好其实我个人认为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好朋友聊聊天,释放一下压抑的心情应该就可以了!呵呵 人生就好像是接力赛, 没有一帆风顺的 ,路也不是平的 ,在你前面的路是很崎岖坎坷的 ,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所有的事情都会过去的!

荆例泥4546聪明人更容易得抑郁症吗 -
卫魏澜15019119964 ______ 是的.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

荆例泥4546为什么有些人会变得抑郁?而有些人变得很快乐呢? -
卫魏澜15019119964 ______ 这是因为他们看问题的态度不同,理解问题的方式不同,同样一个问题 心态不同也会是是不一样的效果 其实还有些人只是比你看的开而已 你可以试着多角度去看待问题的 还有些人藏的很深,表面上看到他都是乐呵呵的 其实内心深处也是不快乐的 总之还是心态问题

荆例泥4546假装很开心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压抑
卫魏澜15019119964 ______ 可能会,因为你长时间把不开心的事情都压抑在心里,总表现出来开心,挤压你太多了,就会很抑郁了,不快乐就释放出来,不要假装

荆例泥4546人在开心的时候消耗的能量大,还是抑郁烦躁的时候消耗能量大.一般开心的时候不会想很多,抑郁的时候会想 -
卫魏澜15019119964 ______ 首先这两种情况都会消耗能量,我想这个你i应该是知道的.至于哪个消耗的能量大,这个跟情绪的情绪有关系.开心过大消耗的能量也很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如果遇见某件事太过高兴的时候就反而不想做别的事情了. 抑郁烦躁的时候也会消耗能量,但是还是那句话,看程度了.

荆例泥4546是不是有责任的人 容易抑郁?
卫魏澜15019119964 ______ 当身上的责任太多,精神上的压力无法得到缓解的话,是容易抑郁

荆例泥4546经常前一秒很开心,后一秒就不想说话,心情烦躁,这是不是人格分裂了还是抑郁
卫魏澜15019119964 ______ 这是正常人的表现,只是你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已. 精神分裂一个人同时具有两种或多种非常不同的人格.此类患者行为的差异无法以常人在不同场合,不同角色的不同行为来解释,好像是完全不同的人,每个人格有其个别的姓名,记忆,...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