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外感温热篇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20

三、湿淫


我们接着讲湿淫,也叫湿邪。湿邪的基本概念:凡致病具有重着、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湿为长夏的主气。长夏,即夏至到处暑5个节气,又称“季夏”。时值夏秋之交,阳热尚盛,雨水且多,热蒸水腾,潮热充斥,为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若湿气淫胜,伤人致病,则为湿邪。湿邪为病,长夏居多,但四季均可发生。湿邪伤人所致的病证,称为外湿病证。外湿病证,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或居处潮湿、水中作业等环境中感受湿邪所致。

一)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湿性重着;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为重着之邪,属阴,其性粘腻、停滞、弥漫,其伤人多隐缓不觉,易导致多种病变。

我们看第一个方面,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湿与水同类,故属阴邪。阴邪侵入,机体阳气与之抗争,故湿邪侵入,易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液,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从而使水湿内生、停聚,发为泄泻、水肿、痰饮等。所以说湿易损伤脾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湿盛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清.叶天士《温热论·外感温热篇》说:“湿胜则阳微。”

第二个方面,湿性重着。“重”,即沉重、附着。湿邪致病,常出现以沉重感及附着难移为特征的临床表现,比如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并且附着难移。湿邪外袭肌表,困遏清阳,清阳不升,则头重如裹,如《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湿邪阻滞经络关节,阳气不得布达,则可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曲伸不利等,病位多固定且附着难移,称之为“湿痹”,或者“着痹”。这个“湿痹”或者“着痹”。我们之前讲过,代表方剂为薏苡仁汤。因为薏苡仁既能祛湿,又能利关节。“浊”即秽浊。湿邪为患,易出现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的特征。如湿浊在上,则面垢,湿浊下注,则小便混浊或滞涩不利、妇女白带过多;湿滞大肠,则大便溏泄、下痢脓血;湿邪浸淫肌肤,则可见湿疹浸淫流水等等。这个湿浊,无论在上还是在下,我们都是以祛湿健脾,祛湿为主。比如湿浊导致面垢,面部有油腻,我们可以选用茯苓、薏仁、苍术,这些药。湿热下注的小便浑浊,如果没有涩滞不利,只有小便浑浊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程氏萆薢分清饮。如果湿气导致了涩滞不利,甚至有小便痛,或者不适感,那么它可能就湿气化热了,还得加一点清热的,可用六一散,滑石、甘草,或者用木通。妇女白带过多,那么就用完带汤,止带汤等等。有的夹热了,湿热,有的没有夹热。那么,湿滞大肠,大便溏泄的这种,如果是单纯性的,没有下痢脓血的,没有化热的这种湿滞,脾虚,健脾,用参苓白术散之类的。如果下痢脓血,这个是湿气化热了,用白头翁汤,芍药汤,葛根芩连汤等等。如果湿邪侵袭肌肤,可见到湿疹,流水,用除湿胃苓汤。除湿胃苓汤可治皮肤病,其实它是在脾胃上下药,祛湿气,用除湿胃苓汤治疗各种皮肤流水的这种皮肤病,效果特别好,当然,临床的时候也得辨证加减化裁。

第三个,湿性黏滞,易阻气机。“黏”,即黏腻不爽;“滞”,即停滞。湿邪致病,其黏腻停滞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症状的黏滞性。湿邪为患,易呈现分泌物和排泄物黏滞不爽的特征,如湿热痢疾的大便排泄不爽,我们选用白头翁汤、芍药汤、葛根芩连汤等等。淋证的小便涩滞不畅,我们有时候会用八正散、导赤散之类的。汗出而黏,口黏、口甘或者舌苔厚腻、黏腻,我们可以用温胆汤进行化裁;如果化热比较多,用黄连温胆汤;如果合并了少阳证,用柴芩温胆汤,等等。二是病程的缠绵性。因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气不行则湿不化,胶着难解,故湿邪为病,起病隐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如湿温、湿疹、湿痹,湿痹也叫着痹,等等。皆因其湿邪难除而不易速愈,或反复发作。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上焦篇》里说:“其性氤氲黏腻,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温热之一凉即退,故难速已。”三是易阻气机。因湿为重浊之邪,故伤人最易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如湿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膈满闷;湿阻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纳运失司,则脘痞腹胀,食欲减退;湿停下焦,肾与膀胱气机不利,则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畅等。湿阻胸膈,气机不畅,表现的胸膈满闷,我们可以酌情选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如果痰湿比较重,还可以合一点涤痰汤。湿阻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纳运失司,则脘痞腹胀,食欲减退,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选用平胃散合二陈汤来加减化裁。湿停于下焦,肾与膀胱气机不利这种情况,选用程氏萆薢分清饮,进行加减化裁。湿气聚集于下焦出现的淋证,我们称为“膏淋”,代表方剂也为程氏萆薢分清饮。膏淋很多情况下小便混浊,乳白色或者如米泔水。

第四个,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类水属阴而有趋下之势,故湿邪为病,多易伤及人体下部。如水肿、湿疹、脚气等,以下肢较为多见。故《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小便混浊、泄泻、下痢、妇女带下等,多由湿邪下注所致。但易伤人体下部的病邪尚有寒邪,也就是寒邪也容易伤及下部,比如《灵枢·百病始生》说:“清湿袭虚,病起于下。”

二)湿淫证

我们现在补充一下中医诊断学里面的湿淫证。湿淫证,是感受外界湿邪,阻遏人体气机与清阳。以头身困重、肢体倦怠、关节酸痛重着等为主要表现的证。证侯表现为: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肢体倦怠,或伴恶寒发热;或肢体关节、肌肉酸痛;或为局部渗漏湿液,或皮肤湿疹、瘙痒;胸闷脘痞,口腻不渴,纳呆恶心,腹胀腹痛,大便稀溏,小便混浊。妇女可见带下量多。面色晦垢,舌苔滑腻,脉濡、细或缓,或滑。湿邪郁遏经络、肌肉、筋骨,阻滞气机,气机不畅则见头身困重,肢体倦怠,肢体关节、肌肉酸痛。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选用羌活胜湿汤来进行加减化裁。湿邪阻遏肌表,卫气失和,则恶寒发热;湿邪浸淫皮肤,则为局部渗漏湿液,或皮肤湿疹、瘙痒;当然,这个皮肤湿疹、瘙痒,刚才我们已经讲过,用除湿胃苓汤。湿邪阻滞气机,困遏清阳则见面色晦垢,困倦嗜睡;湿困脾胃,气机不畅,运化失调,则见脘腹痞胀或痛,纳呆恶心,大便稀溏。当然,湿邪困于脾胃,不同的表现不同的方。比如香砂六君丸,平胃散和二陈汤、参苓白术散,等等。湿性趋下、重浊,湿侵阴位则见带下量多,小便混浊,用完带汤,止带方,程氏萆薢分清饮等等。那么,感受湿邪则见舌苔滑腻,脉濡、细或缓或滑。

此外,湿邪还可与风、暑、水、痰、毒等邪气合并为病,形成不同的病性相兼证,如风湿证、暑湿证、水湿证、痰湿证、湿毒证等,以及湿遏卫表证、风湿犯头证等,各有不同的证侯特点。比如风湿证,我们说的羌活胜湿汤可以作为这个风湿证的代表。暑湿,由暑夹湿的,最简单的用六一散,还有的可以用三仁汤。水湿可以用苓桂朮甘汤、五苓散等;痰湿用二陈汤为基本方;湿毒可以用祛湿加祛毒的方合在一起。我们打个简单的比方,湿毒浸淫导致的水肿,可以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如果湿毒引起的严重的皮肤病,还可以用黄连解毒汤、四妙勇安丸、五味消毒饮和除湿胃苓汤在一起进行加减化裁。

","gnid":"974bf6960ef8bb886","img_data":[{"flag":2,"img":[]}],"original":0,"pat":"art_src_0,sexf,sex2,sexc,disu_label,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92087385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2556f85e95ffd97f664d0dcb3f8bde82","redirect":0,"rptid":"e57fbdd5c7b19092","rss_ext":[],"s":"t","src":"张胜兵中医","tag":[{"clk":"kculture_1:湿气","k":"湿气","u":""}],"title":"《医门推敲》叁——第四章病因——第二节——三、湿淫

蓟致爽2739感冒分为哪几类?
危类屈19278828135 ______ 感冒可分为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外感暑湿三种 外感风寒症状表现为怕冷、发低热、无汗、头痛、痰稀、四肢酸痛、舌苔薄而润,脉浮. 外感风热表现为高热、痰黄、口干、出汗多、舌苔白而干燥、脉浮数(较快). 外感暑湿多发生在夏天,...

蓟致爽2739什么是风温,有什么症状? -
危类屈19278828135 ______ 冬春两季感受风热病邪,初起以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脉浮数等症状为特征的外感热病.因春季阳气升发,温暖多风,最易形成风热病邪,若此时起居不慎、寒暖失调,使外邪侵入则发为风温.风温在发展过程中有顺传和逆传两种情...

蓟致爽2739求中医翻译
危类屈19278828135 ______ 仅供参考: 疹,症名. ①指温热病发疹.见《伤寒九十论·发斑证》.又叫出疹子.《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有的象天际云头,隐隐约约,有的象琐碎小的小米粒的叫疹”.“疹从血络(血管)渗出,属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蓟致爽2739热邪犯于肺卫所致发热汗出微恶风寒是什么意?热邪犯于肺卫所致发热汗
危类屈19278828135 ______ 多因外感风寒,郁久化热,内入于里,古人对此多有论述:“盖伤寒之邪,留在表,然后化热入里”(《外感温热篇》);“世人徒知肺主皮毛,外感风寒为寒,殊不知传里郁久变为热也”(《丹溪心法附余》);“风寒感于外,气郁而火生”(《医论三十篇》);“外因邪郁经络,积热脏腑”(《医学入门》).或风热犯肺证不解,入里热盛,或温热病邪从口鼻而入,“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外感温热篇》),或过食辛热油腻炙煿之品,生痰化火,痰热内蕴,燔灼肺金,肺失宣降,火迫气逆,遂成热邪壅肺证.

蓟致爽2739温热论的温热论内容 -
危类屈19278828135 ______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

蓟致爽2739请问中医里的伤寒和温病有什么区别? -
危类屈19278828135 ______ 浅议伤寒与温病 自温病学从医林之中独树一帜以来,一直存在着“伤寒”与“温病”的争论.إ 伤寒与温病的区分取决于症状反应 إ 明清时期,一些温病学家在没有搞清楚温病和伤寒区别的情况下,便主观认为“伤寒是伤于寒邪”,“温病是伤于...

蓟致爽2739汗则耗气伤阳,胃汁大受劫烁,变病由此甚多是什么意思 -
危类屈19278828135 ______ 此语出自《温热论》三时伏气外感篇 ……汗则耗气伤阳,胃汁大受劫烁,变病由此甚多. 说的是人在夏季,不要常常大汗淋漓,比如打球、剧烈活动等,以免“伤阳”后引起肠胃功能受损,导致身体衰弱招来各种疾病. 楼主既己看到此文,说明你古文还是不错的.可以找出原文来看,把上下文连在一起读,就可以明白该段话的意思了.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