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打坐的最高境界很可怕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24

充青信983佛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
张梵依13917045798 ______ 佛教的最高境界就是修出大慈悲心,看众生都苦,于是发愿要普度众生. 佛教是由释迦牟尼在2千5百年前创立的,他那一法门的特点就是“戒、定、慧”.戒就是戒去人世间一切不好的欲望,达到无欲无求;定就是打坐实修,增强自己的定力;慧就是达到大智大慧,最后开功开悟. 现在的世人是很难理解修炼人的.因为现在的人都讲究现实,还是眼前实实在在的利益来的实惠.

充青信983佛教最高境界是开悟吗? -
张梵依13917045798 ______ 阿弥陀佛,师兄,佛是究竟圆满的觉悟者,洞悉宇宙人生乃至整个法界的真相和规律.佛的境界才是究竟的境界.此境界离一切相,即一切相.无众生可度,亦无佛道可成,身心即法界,法界即身心,平等无二,一切的语言文字逻缉思维,难述其妙境. 而开悟只是理上的契悟,悟后起修,还需要不断地在事相上磨炼,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最终才能达到圆融无碍之地.

充青信983谁会打坐教教我,我自己有一本佛家的打坐书,可是不是特别懂啦,你们有谁会的探讨探讨!
张梵依13917045798 ______ 打坐会有不同的方法,上座部佛教叫做“业处”不同的业处,专注的对象是不同的.一般上座部的两大派系,第一个认为有三十八种业处,第二个认为有四十种业处.在中国佛教业处的分类,就比较杂乱一些,并且传承的不多,上座部同样面临传承上的问题,基本上现在是自己不能有多种选择,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如果没有老师,需要一本详尽的指导书,一般采用清净道论这本书.前提是可以看懂的情况.或者可以选一些录音,比如安般念的,慈心的等等.搜一下一般都会出来的.

充青信983我刚练习打坐,心里默念心经.打坐的时候很容易被外部的动静惊吓到自己,不能入静.求各位前辈指点. -
张梵依13917045798 ______ 阿弥陀佛!打坐的时候,尽量选择极少受到惊扰的相对安静的环境.应放松身心,但这个放松也不是令心散乱和懈怠.以心经摄受身心,也很好!打坐非常有利于我们澄心静虑,是辅助我们增加定力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但是也要明白一切基本的法理,以免着境生心,从而产生偏差.打坐也不要盲目. 在下推荐几本书给师兄,希望能能对你有帮助:《内观之路》是本不错的指导书.另外阿姜查系列的书,也不错,包括:《我们真正的归宿》、《以法为赠礼》、《森林里的一颗树》、《为何我们生于此》、《静止的流水》、《宁静的森林水池》等六本.另外,师兄喜欢打坐,建议多看看佛陀的《楞严经》,尤其是后半部分更是指导修行人如何处理修行过程当中的遇到的问题,非常重要.

充青信983冥想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拜托了各位 谢谢 -
张梵依13917045798 ______ 首先我们知道 冥想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它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知识和良好状态.在冥想期间,人们也许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并调节呼吸,采取某些身体姿势,使外部刺激减至最小,产生特定的心理表象,或什么都不想.具体最高境界就不知道,可能和环境天地融合吧,已知的就是达摩吧,面壁十年读破壁.

充青信983最近坐禅打坐,总是见到非常可怕的魔鬼,打乱我的心境,求教,怎么破 -
张梵依13917045798 ______ 你心不静,那个魔鬼是你本身的另一个自己.佛曰: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说白了就是,你自己在瞎想.自己吓自己.

充青信983谁能说说享受的最高境界是享受什么 怎么享受 -
张梵依13917045798 ______ 境界来自佛经,佛经中讲的境界是修炼,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结果也是精神的化身“舍利”.“舍利”是增人知道自己要归天,打坐念经自燃圆寂后生成“舍利”.是境界的化身.俗人是不能烧成“舍利”的.佛学将修后世,前世要吃苦,要想天下人之苦,并宣传教义叫天下人都要遵守.这就是“普度众生”.最后是“圆满”.所以说最高境界的享受主要是精神方面.现代社会用来比喻如:你做了意见非常了不起的事奖励1000万.你捐助社会.你连一个家一间房子都没有.这就是境界.常人做不了的事情.

充青信983下棋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
张梵依13917045798 ______ 只有更高,没有最高!(如果真的要说,那我觉得就是“置胜负于度外”,“无意胜有意,不按棋谱下,随心,随意”……)

充青信983冥想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思维的完全展开,还是对自我的清晰认可 -
张梵依13917045798 ______ 冥想是有很多扩展应用的,如果仅仅是打坐的话自然跟两者都没什么关系,如果会应用的话两者都有帮助.

充青信983坐姿的最高境界?
张梵依13917045798 ______ 转自维摩诘经 你参考一下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曾于林中宴坐树下,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舍利弗!不必是坐,为宴坐也;夫宴坐者,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为宴坐;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道品,是为宴坐;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